第一百一十章 国学
�以前的人们对于东西方文化已有判断认知,而非今天中国无数的人所认为地那样。”

  学生又问:“那么为何拥有两只眼睛的中国会落到今天这样的下场?而一只眼睛的西方却强盛到足有拥有整个世界?”

  孔先生道:“因为中国人的两只眼睛都闭上了,如今我们正要努力让他重新张开,这也是我中华民族崛起之根本要务,绝非仅仅在学习西方那一只眼睛上。西方人自以为自己的第二只眼睛已经睁开,却不知其实已经在要闭上了,而我们在沉睡了千年之后,正要张开双眼重新面对整个世界!”

  看到学生们仍有不服不忿或者不解的,孔先生笑道:“其后有些观点并非我所发明,而是建立这大学城的陈晓奇老板所说,窃以为很有道理,故此今日拿出来与诸君同参。好了,为了我们中国文化的两只眼睛都能再次睁开,现在开始,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丢弃已久地珍宝吧!”

  1926年秋,陈晓奇结婚了。

  在与周云卿接触一年多来,两个人地感情进展是相当不错的,相互之间不讨厌不腻歪,很重要地一点,是陈晓奇对周云卿的欣赏,而不是曲意逢迎又或者是虚与委蛇,也不是将她当作可以交换利益的某些“物品”,两个人首先基于公平的地位进行交流,陈晓奇也只是将她当做一个普通的女孩子来追求,而不是功利性的。陈本身也没有那些世家子弟又或者少东家的花花本性,在这个时代可谓是非常难得了。所以在你情我愿水到渠成之下,陈晓奇如愿以偿的博得美人儿芳心。

  这在别人看来可是一件大事,大好事。他作为山东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大财主大商人。与山东名家周氏结成亲家,正是男财女貌,或者倒过来说“女才男貌”也行,反正是门当户对地很,这样的结合让无数“齐鲁商会”的会员们大大松了一口气,却也让许许多多“美华集团”内部的中层人员喜上眉梢。

  这样的婚姻。在外界看来更多的是新晋财阀势力与当地传统势力地强强联手,以周氏为代表的士绅和当地财主们获得了陈氏经济与军事上的双重助力,而陈氏为代表的年轻无根基势力则获得了最难得的政治影响力和民间中坚力量的支持,彼此结成一个坚实的共同体,其纽带就是陈晓奇和周家地那个难嫁的女儿周云卿。

  所有关心这一桩婚姻的人皆欣喜不已,特别是最亲近的陈寿亭等人,可算是了了一桩大心事。当事人陈晓奇却是苦不堪言。被折腾地七荤八素头昏脑胀。皆因周家是世家传承,婚姻大事完全遵循古礼,加之陈晓奇这几年来不断的鼓吹复兴汉礼,身体力行之下。这一遭大大体现的难得机会便不容放过了。

  传统婚礼分为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仪程,极其繁复而又庄重,包括人员的设定,步骤的安排,乃至室内陈设,站位,都是统一而又一丝不苟的。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步骤皆在女家宗庙进行。这样是为了“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周家的宗祠不在山东。因此这一步上面就改在济南的家祠,而陈晓奇本就没长辈,光一个干哥哥也不是本地地,最后将男方这一块放在了苗家。

  中国祖先对礼的认识以及重视,礼是用来界定修养。区分禽兽与人类的,她的存在与缜细,绝非想象的那样简单。礼仪,是道德,与内在修养文化地紧密结合,所以“立身正容,克己复礼”所谓我首先是人,是对自我价值的实质性反映;正衣冠,是对人直观外在气质的一个肯定。而循礼道。才是真正由外升华到内的一个实践过程,是对整体气质。风仪,修养的一个肯定。

  陈晓奇起初被两家拿出来的那厚厚的操作规程给惊得下巴差点掉下来,他不过是一个心慕华夏礼仪的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