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鲁肃来投
  翌日,袁基神情气爽的来到了议事殿,坐在上首,看了眼下面的众人,道:“还有几日就要出征了,大家准备的如何了?”

  荀彧首先站起道:“主公,粮草已经齐备,只等运送到江夏和庐陵即可。”

  “好,荀彧你干的不错,这个要给你记一功。还有呢,难道就荀彧一人准备好了?”

  张飞随即站起,有些不好意思道:“主公,我还没准备好,但再过几日应该可以,保证在十日之期到来之时整顿好队伍。”

  “恩,几日后整顿好就行,但不可*之过急,以免出乱子,这次是有些急切了,但不得不如此啊,时间紧迫啊。”

  典韦见张飞说了,也站起道:“主公,我也必定在几日之后整顿好大军。”

  “好,你们抓紧就好。”

  就在袁基准备散去时,郭嘉却站起道:“主公,我有一事禀报。”

  “哦?奉孝有何事?但说无妨。”

  “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向主公引荐一人,此人原本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得不到重用,听主公素有仁德之名,所以来投之,我观之,此人以后必定不凡,乃是大才也。”

  “哦?你说的是何人?姓甚名谁?”

  “他鲁名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什么?你说谁?鲁肃?”袁基不由失声叫道。

  郭嘉也被袁基这幅样子给吓了一跳,难道主公认识这鲁肃?还是这鲁肃有什么不对?

  “是的,主公,他就叫鲁肃。”

  “快快带上来,我要立刻见他,其他人都下去准备吧。”

  众人站起躬身告退,同时心里也在嘀咕着这鲁肃是谁,怎么主公会如此失态。

  而此刻袁基则在回忆着鲁肃的一切信息,据三国志所书,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东汉建宁五年(172年)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舒人周瑜为居巢(今巢湖)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3000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建安二年(197年),鲁肃率领部属百余人随周瑜到江南投奔孙权。孙权甚喜,请教天下大计。

  鲁肃说:“汉室不可复兴,曹*不可卒除,为将军计,唯有鼎立江东,以观天下。”

  建安十三年,曹*率20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惧曹军势力,是降是和,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

  鲁肃私下劝孙权说:“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投降曹*,仍可谋得一官半职,你若投降可就没有安身之地了。”孙权醒悟,决心抗曹。接着鲁肃与周瑜又建议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被任命为赞军校尉。

  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4000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又被授为横江将军。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