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豪门世家 第023章 同气连枝
��刻不敢松懈,唯恐步了当年那些名震天下的开国功臣们的后路。

  不好随意有些好奇,兄长说的四家同气连枝,到底是哪四家?遂问道:“哥哥。除了你我两家,另外都是谁家?”

  朱勇笑了,高深莫测的笑道:“自己去看,去想,去猜,哈哈。”

  疑惑的看着他,忽然张灏头脑中灵光一现,记起一件事来,嬉笑道:“哦,那住在云南的舅舅,前些日子还命家人过去拜访了呢。”

  惊疑不定的看着张灏,朱勇不禁叹息道:“果然你小子是天生聪慧之人,真是有些过去聪明了,这物极必反,不见得是个好事,恐怕会折了你的寿元,过些日子得了空,就去庆寿寺一趟吧。”

  说到这,朱勇再也不发一语,静静地坐着,而张灏则喃喃道:“黑衣宰相,道衍和尚,竟然真的是你。”

  刚才张灏灵机一动,想起一件事来,这永乐朝直到皇帝驾崩为止,唯有四位大臣死后享有送到太祖庙,世受供奉的荣耀,其中除了云南沐家自己的舅舅外,其他三人就是当年圣上身为燕王时最倚重的三位,一起谋划斩杀建文帝派往北平监视的大臣,然后举兵南下的左膀右臂,已经故去的祖父张玉和成国公朱能,另一个,就是名传后世,至今仍然建在的传奇人物,道衍和尚姚广孝了。

  姚广孝,苏州长洲县人,出身自当地显族吴兴姚氏,十四岁时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其人学问广博,不但精通儒,道,佛诸家之学,还善诗文,又师从灵应宫道士席应真学得易经,方术,天文,机谋权断和兵家之学,就是源自春秋战国时流传下来的阴阳术数之学。

  早年他曾游嵩山寺,相者袁珙说他:“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不恼反喜,姚广孝大笑下山,没想到日后却一生蹉跎,空有一身抱负和鬼神莫测的本事而无从施展,一直到50多岁时,才因缘际会,自荐到燕王身边,不久就成为燕王身边最重要谋士,后一力主张起兵南下,并提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后来燕王果然起兵,姚广孝一直辅助太子朱高炽守卫北平,并负责所有后勤供应,协助朱高炽击溃过几十万包围北平的南军,功勋卓著,朱棣登基后,被永乐皇帝初授官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加授太子少师。

  而这些年来,因其达成生平志向,志得意满下,鲜衣怒马的荣归故里,没成想不但所有往日的亲戚好友,就是她的至亲姐姐都把他拒之门外,并怒斥他祸国殃民,其时姚广孝仰天长叹,终于体会了什么叫众叛亲离。

  再往后,心灰意懒的姚广孝既厌惧官场争斗的凶险,又不甘心放弃毕生事业的追求,故虽然受官,却未改变僧人身份,主要承担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及主持《永乐大典》等书的修纂,又著《道余录》专诋程朱,白天一身黑衣官服办公,晚上一身黑色僧袍住在寺里,清心寡欲,无欲无求,人称“黑衣宰相”。

  默默想着这道衍和尚的生平,不知不觉车子已经走出很远,再往前,就是自家的园子了,马车此时已经停住,如梦方醒的张灏,抬头笑道:“哥哥,今晚就在院子中小住吧,顺便看望下我姐姐,你们好久没有见面,得庆祝一下。”

  朱勇慢慢摇头,很耐人寻味的淡笑,声音柔和的道:“不了,如今大家年纪以大,再也不是当年什么事都不懂的孩子了,你姐姐的名声重要,我一个大老粗就不去见她了,省的传出闲话,让你姐姐难堪。”

  “这有何妨,难道兄长对我姐姐,就没有一点好感吗?”张灏此时有些急了,赶紧非常露骨的暗示。

  “哈哈,你这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