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此去千里叩边关
>   大晋大将军做出这样的决定,当然具有至高的合法性。

  但是狂澜西军,却完全可以对外说成是王烈麾下的一支志愿军,至于这支军队最后造成的结果由谁来负责,那就外界的反应来决定了。

  拓跋郁律也觉得王烈说的有道理,于是欣然接受。

  如此,五千七百汉鲜健儿,在冉瞻和铁弗刹等人的率领下,最终踏上西征路程。

  临别前,王烈对冉瞻和林海千叮咛万嘱咐,尤其是冉瞻,王烈告诉这家伙:“凡事要听林海和铁弗刹的意见,否则军法严惩不贷,而且你若耽搁大事,我不认你这个兄弟了。”

  冉瞻立刻拜倒:“瞻一定以林海和铁弗将军为长,此战亦会奋勇杀敌,决不丢我汉家脸面。只请大哥照顾好棘奴儿(冉闵小名棘奴),我若不得归,请大哥收棘奴儿为义子,将来也好为大哥马前战将,杀敌千里。”

  王烈笑道:“什么不得归,再说着丧气话我不让你去了!你小子记着,你们必须都给我好好的回来,至于阿闵,我自会视他如己出。”

  冉瞻虎目一红,再次拜倒。然后与林海翻身上马,拜别王烈和拓跋郁律等人,随大军远去。

  为了避免引起草原上其他势力的猜忌,除了王烈和拓跋郁律等知情之人,没有人为这支军队壮行,他们也不曾打起招展的旌旗,就连那面黑色的写有名号的大纛都卷起藏好,等出了草原再行竖起。

  一切都是在秘密中准备、集结,五千七百名汉鲜混杂的将士冒雪踏上征程。

  而在林海身上,则藏有王烈交给他的,大晋大将军,并州刺史刘琨亲笔签发的命令,证明他们这支军队是大晋军方的代表。

  在设置西域督护府、期间经过八王之乱中断对西域控制的十几年后,中原终于再次派兵出征西域。他们一行虽只五千骑,但却代表了大晋军威,汉家荣耀,此去千里战边关,不破楼兰誓不还!

  大军出发后,出征西域与为刘琨筹集粮草军饷的事情总算就此告一段落。

  就待西域那边传来好的消息,为了保证信息的联通,王烈还特意让蒙浑的手下带着飞奴(信鸽和信使)加入大军,沿路每隔五百里设置信鸽传送点,也趁机建立起中原到西域的飞鸽传输线路。

  一切安排妥当,但想到一下次抽走五千骑兵,拓跋郁律却是心疼半天:“阿烈,我少了这么多兵马,将来还要如约再送给刘大人两万骑兵,你现在一定要想办法帮我练军。”

  拓跋郁律所说的练军,自然是指王烈采用训练鸡鸣山和青山村兵卒所使用的方法,他准备让王烈拿出来训练草原骑兵。

  王烈先前和拓跋郁律有过约定,如果他肯说实话,肯听从自己,就帮他训练人马,但当日两人虽有言在先,却互不信任,王烈也并没有把这话当真。

  可时至今日,两人已经互相了解,已然结为真正的兄弟,王烈当然会不负前言,尽心帮助拓跋郁律训练兵卒。

  而且,这似拓跋郁律得利,其实也是为他自己努力,拓跋郁律的这些骑兵,早晚要帮助他逐鹿中原,多一点正规、科学的训练,就多一点作战时胜利的保障。

  历来草原骑兵在战斗素质上就强过中原军卒,但他们的战术素养和纪律却实在太差,这也时为什么他们在改变体制前,只凭借那种松散的部落联盟,虽能打败汉人军队,但却无法固守城池,坚持长久的原因。

  现在不一样,这些拓跋氏的鲜卑骑兵,将来就是王烈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