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战冉瞻,得冉闵
�。主公你给你这小子起的名字的意思,却和我爹爹追求的一样。”

  王烈暗叫惭愧,自己不过是根据古时“闵”字字面上的含义胡诌一通,却让冉瞻这个实在汉子上心了。(古时闵通悯)

  胡大海这憨货见几人聊的开心,忍不住也凑过来对冉瞻说:“黑小子,按辈分我是你叔嘞。”

  冉瞻实在是实在,但也是个很傲气的人,哪里会得上胡大海,一瞪眼:“你才是黑小子,你还想当我叔?打赢我再说。”

  胡大海撇撇嘴,冉瞻的武艺他是到了,若说趁冉瞻空腹饿肚与他打斗还有胜算,但现在人家吃饱了,估计自己会死的很惨,却强要面子:“你是我小辈,当叔的不欺负侄子。”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冉瞻性子粗,也不以为意,众人一起上了山。

  上山后,冉瞻给王烈详细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

  原来,就在三年多前,也就是晋永嘉三年(09年),匈奴汉国大将石勒率兵攻打占据魏郡黎阳县附近的乞活军驻军,冉瞻的父亲冉隆正是这一支乞活军的首领,年仅十三岁的冉瞻随父奋勇杀敌,乞活军寡不敌众,冉隆战死当场。

  后来冉瞻在残余不下的拥护下,继续带领军队与石勒作战,在永嘉四年(0年)被石勒军俘获,石勒爱其勇武,让儿子石虎收养其为养子,冉瞻为留下性命给父亲报仇,假意屈从。

  永嘉六年末,石勒、石虎叔侄去幽州与王浚开战,冉瞻趁机和千余乞活军旧部反抗逃出石勒占据的襄国,一路向东而来。

  石勒大军回国侯,知道冉瞻逃走,大怒,派兵追杀。

  这一路上,为了逃避石勒大军的追击,冉瞻的部下数次掩护突围,开始出逃的千余人,战死溃散,如今只剩下不足两百。

  而这次路过鸡鸣山,冉瞻是准备从这里绕路去投靠王浚。

  王烈听后,陪着冉瞻唏嘘了一会,对冉瞻道:“兄弟,我这山寨不大,你也到了,只有青壮三十几人,但在我的训练下都有了兵卒的素质。你大哥我以前就在王浚大将军手下做队主,可惜得罪了士族,被迫逃到这里,如果你想去王浚大将军那里建功立业,我可以写一封信,你带着这封信去找段末坯将军,他虽为鲜卑人,但素有大义,是值得托付之人。”

  冉瞻一听,眼睛一瞪:“主公你这是不相信某家,我既然起誓尊你为主公,就没想过再去投靠别人,而且主公你能将一群百姓训练成如此精悍的虎狼之师,足见您的本领,冉瞻只希望主公有一日若要征战天下,杀石勒狗贼助我报仇,而冉瞻也甘愿为主公先锋。”

  说完,再次下座,拜倒在地。

  王烈扶起冉瞻:“好,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将来我们一起开创一番事业,咱们这小小山寨,也没有那么虚伪客套,你也先不着急叫我主公,叫我大哥即可。”

  冉瞻点头称是,再次拜倒见过大哥。

  其实,不是王烈不想当主公,而是王烈一直记着老前辈成功的经验,这种乱世,实力没有强大前,妄称王者或主公,都是自取强者窥视之道。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老前辈的宝贵经验必须牢记在心。

  一个和尚,不好好念经,当了盗匪,成了军阀,最后当了皇上,依靠的就是这九字真言。强敌环伺中,弱小的朱元璋能如此,王烈亦能做到忍耐、坚持。

  山风呼啸,岩间绿意逆风而生,下一刻,谁有能肯定它不能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