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必须坚守黄河防线
r />
虽然朝廷并没追究当日之责,但今日提起来,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但折家人都是有傲气的,即使做了丢脸的事,心里残存的那份骄傲让他只犹豫了一会,就站出来,自请罪后大声请命:“陛下,臣当日率军镇守黄河南岸,却没好好约束手下人马,终至全军不战而溃。臣原本无颜再回来,唯有一死才能赎罪,但想着二帝蒙尘,河山未收复,臣不敢现在就死,想将功赎罪。臣愿意领军再镇守黄河南岸,臣也敢立下军令状,金人攻来的时候,臣会战至最后一人,决不后撤,臣愿意以死报国,还请陛下准许臣再领军。”
朝议还没定下要不要守黄河南岸,要如何守,折彦质就站出来请命,这让许多人意外。赵谌对此不知所措,拿眼睛看向王晨,王晨微微地点点头,表示他同意折彦质的请命。
折彦质丢脸过一次,敢率残部再回开封,并在这样的时候站出来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还当面请命,王晨相信这个中年将领会如他自己所说那样,即使战死,也不会后撤的。
也就在李纲与宗泽都愕然,没来得有所表示的时候,赵谌应允了折彦质的请命:“折卿的请命,朕许了。相信折卿会不辱使命,拼死力战的。”
“臣多谢陛下信任!”折彦质跪伏在地上,泪流满面,并一再保证,他一定会用军功证明自己的能力的。自己在黄河边上表现这样无能,但朝廷依然委以他重责,他如何还能控制住情绪?
皇帝这样表示了,李纲和宗泽也都不表示什么。当然他们也并不反对这事,如今朝廷所掌握的兵马虽然不少,但可战之将却非常少,作为折家将中能力还算不错的一员,率军再回开封,誓言要以军功洗去耻辱的折彦质,自然是他们首先考虑到的一名战将。
只不过折彦质在金人第二次攻来的时候在黄河边的表现太让人失望,这让他们有所顾虑,没想过将其安排在黄河防线,而应该在其他地方,但现在也只能顺从皇帝的意思了。
皇帝的意思肯定得自王晨的授意,这是李纲和宗泽都认定的事。既然王晨认为折彦质可用,肯定自有一番考虑,那他们也不好明确反对。当然无论是李纲还是宗泽,都想散了朝会后和王晨详细说说关于折彦质的事。毕竟现在是非常时期,在安排领军将领的时候不能有马虎的。
接下来继续讨论战事的安排,王晨和宗泽都认为必须集数量不少的军队防御黄河,而李纲也是如此认定,反对的声音也就没有了。
在场的人都认可黄河是防守开封的最重要一条屏障,既然是天险,那肯定会集重兵防守的。
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共识,那后续的商量就容易展开多了。
李纲的提议是,以大军几万人镇守黄河防线,派数量不等的兵马镇守滑州、郑州等开封以北的城池,防止金人在渡河过来之时,没遇到抵达就可以长驱进入开封。
宗泽也认同了李纲的建议。不过李纲和宗泽的这个理念遭到了王晨的质疑,“李相公、宗相公,下官觉得,只要倾全力防守黄河防线,金人是渡不过黄河的,因此下官认为,我们布防时候最重点的安排应该在黄河防线的布置上,必须死守黄河防线,决不退让。”
王晨的提议马上得到了赵谌的认可。
在朝议的时候,赵谌差不多成了王晨的应声虫,只要王晨是主动发表意见的,他一定会马上支持。因为这一点,王晨也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免得被人误认为他是胁迫皇帝行事,专揽朝政大权。
这话重重地敲击在了宗泽和李纲的心里。
&ems
但折家人都是有傲气的,即使做了丢脸的事,心里残存的那份骄傲让他只犹豫了一会,就站出来,自请罪后大声请命:“陛下,臣当日率军镇守黄河南岸,却没好好约束手下人马,终至全军不战而溃。臣原本无颜再回来,唯有一死才能赎罪,但想着二帝蒙尘,河山未收复,臣不敢现在就死,想将功赎罪。臣愿意领军再镇守黄河南岸,臣也敢立下军令状,金人攻来的时候,臣会战至最后一人,决不后撤,臣愿意以死报国,还请陛下准许臣再领军。”
朝议还没定下要不要守黄河南岸,要如何守,折彦质就站出来请命,这让许多人意外。赵谌对此不知所措,拿眼睛看向王晨,王晨微微地点点头,表示他同意折彦质的请命。
折彦质丢脸过一次,敢率残部再回开封,并在这样的时候站出来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还当面请命,王晨相信这个中年将领会如他自己所说那样,即使战死,也不会后撤的。
也就在李纲与宗泽都愕然,没来得有所表示的时候,赵谌应允了折彦质的请命:“折卿的请命,朕许了。相信折卿会不辱使命,拼死力战的。”
“臣多谢陛下信任!”折彦质跪伏在地上,泪流满面,并一再保证,他一定会用军功证明自己的能力的。自己在黄河边上表现这样无能,但朝廷依然委以他重责,他如何还能控制住情绪?
皇帝这样表示了,李纲和宗泽也都不表示什么。当然他们也并不反对这事,如今朝廷所掌握的兵马虽然不少,但可战之将却非常少,作为折家将中能力还算不错的一员,率军再回开封,誓言要以军功洗去耻辱的折彦质,自然是他们首先考虑到的一名战将。
只不过折彦质在金人第二次攻来的时候在黄河边的表现太让人失望,这让他们有所顾虑,没想过将其安排在黄河防线,而应该在其他地方,但现在也只能顺从皇帝的意思了。
皇帝的意思肯定得自王晨的授意,这是李纲和宗泽都认定的事。既然王晨认为折彦质可用,肯定自有一番考虑,那他们也不好明确反对。当然无论是李纲还是宗泽,都想散了朝会后和王晨详细说说关于折彦质的事。毕竟现在是非常时期,在安排领军将领的时候不能有马虎的。
接下来继续讨论战事的安排,王晨和宗泽都认为必须集数量不少的军队防御黄河,而李纲也是如此认定,反对的声音也就没有了。
在场的人都认可黄河是防守开封的最重要一条屏障,既然是天险,那肯定会集重兵防守的。
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共识,那后续的商量就容易展开多了。
李纲的提议是,以大军几万人镇守黄河防线,派数量不等的兵马镇守滑州、郑州等开封以北的城池,防止金人在渡河过来之时,没遇到抵达就可以长驱进入开封。
宗泽也认同了李纲的建议。不过李纲和宗泽的这个理念遭到了王晨的质疑,“李相公、宗相公,下官觉得,只要倾全力防守黄河防线,金人是渡不过黄河的,因此下官认为,我们布防时候最重点的安排应该在黄河防线的布置上,必须死守黄河防线,决不退让。”
王晨的提议马上得到了赵谌的认可。
在朝议的时候,赵谌差不多成了王晨的应声虫,只要王晨是主动发表意见的,他一定会马上支持。因为这一点,王晨也不轻易发表自己的意见,免得被人误认为他是胁迫皇帝行事,专揽朝政大权。
这话重重地敲击在了宗泽和李纲的心里。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