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江湖不远
msp; 一直以来,封建高层就认为有权利搜刮底层的财富,尤其是商业范围之内的财富,因为商人的社会地个很低,要他们“报效”一下似乎也可以。全然没有想过要形成商业交易,林三洪特意加重了语气提醒道:“是交易不是报效,宝船船队规模宏大置制齐全,最适合做远航之用。而民间的商号虽有远航销售货物的心思,却仅仅把销售范围局限于东洋一带,无力组建远航船队小如果”

  航程距离的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船队的规模,如果要到达传说中的“昆仑海”除非是郑和这样的宝船船队,否则根本就不可能。传说当中,那里有无数的香料、象牙和黄金,有无数珍禽异兽和稀罕物件,只是因为烟波浩渺的茫茫大海阻隔,很难到达大海西边的尽头。如果能够“掺和”进宝船的航行之中,就可以把享誉东方的精致瓷器和华美丝绸带到神秘的西洋尽头,不管产生什么样的财富传奇都很正常。

  林三洪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利用郑和船队的优势,为商业开路。为想财而又准备冒险的商业力量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证和远航能力,只要第一批人财了,财富效应会象鞭子一样驱赶着商业力量去继续远航的壮举。

  利益可以让人们度过重重大海,可以改变很多看起来无法改变的东西。

  这个事情从操作上来说,已经是监国太子的朱高煦并没有多大的困难。他只耍把大航海的郑和送到海面上就行,至于是用谁的钱送上去,那是他自己职权范围之内的事情。如果能够不花(国库的)钱就完成此事,想来朱林不会反对。

  郑和的船队就是一咋。吞金子吃银子的庞大怪兽,到了林三洪这里,却成了惠而不费可以继续宣示大明国威和雄厚实力的小事,举重若轻到了这种地步,实在当得起“官场财神”的美誉了吧?

  “以商业资材支撑航海,这个不难做到。给北边,”朱高煦纠正了一下自己的语病继续说道:“给皇上的陈请折子里提一下也行,不提也可,反正皇上要的是远航,实现皇上的心愿也就行了。”

  “至于修建皇陵,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手法。”林三洪侃侃而谈:“只不过皇陵事关国体,不能这么轻易的交到商人手中。若是如此,恐怕皇上也不放心”

  皇上不放心就等于是不同意。所以一定耍让朱林放心。

  “太子殿下可以先奏请皇上成立专门的监管衙门,然后把修建皇陵的事情分成一咋。又一咋小的小块儿小采办、运输、修建等等各司其职,然后招收报价最低的商户承建。如此一来,不仅少了和地方官府扯皮的繁琐,更不用出各式各样的开支,商办和官办差出来的银子想来也不会太少!”

  皇家工程是天底下最肥的肥差,经一次手就扒一层皮,养肥了无数官吏和衙门(满清时代的和坤就是这么起家的),等到一步一步一级一级到了朝廷手里的时候,价值和价格已经悬殊到了让人不敢相信的地步。明明一贯钱就可以办成的事情,到了最后,国库里支出了三贯钱都不一样够堵窟窿的。既然各级官、吏、差、办都上下其手的从中捞钱,干脆就不给他们做了。转而交给商人去做。商人为了得到修建皇陵的机会,会报出合理的价格。因为需要自己下本钱,所以会尽一切可能的减少浪费和一切不必要的开支,一个铜板都能掰成两半花。无论是价值还是花费和官办完全不同。因为皇陵的影响太大。可以派遣皇家信得过的人去监督,以防商人为了过分的商业利益而偷工减料以好充次。

  修建皇陵这么大的事情,一般而言,诸如偷工减料以伪冒优这样的商业恶行出现的机会不大,因为一旦查出来就是抄家灭族的罪过。所以也不必过分的监督,之所以这么干完全是为了让皇家放心而已。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