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江湖不远
�登基之初就已经做出了“轻猛薄役”的允诺,如今父皇刚一离京,我这个做太子的就要增加税赋。到时候收上来的银钱都进了国库肥了官吏,恶民恶政的名声肯定落在我的头上。若是再有人趁机闹事。说不准会生出什么样的事端,”

  这就是朱高煦的为难之处了。

  因为朱林的皇位来路不正。当初为了争取民心,朱林确实曾有过轻浮薄役的许诺。如今到了太子监国的时候,立刻就要增加赋税,老百姓和工商百业肯定会跳着脚的骂娘,当然不是骂曾经留下轻猛薄役诺言的皇帝朱林,而是骂这个搜刮民间的太子朱高煦。如果仅仅是几句来自民间的谩骂那也就算了,朱高煦并不是很在乎这些一皇家何曾真正将百姓的利益置于最高过?

  朱高煦内心之中真正顾忌的是大王爷一党。

  大王爷极其门人实力不弱,按照大明的体制,只要太子确定下来,其他的皇帝就应该分藩到外地了小除非是特旨奉诏,否则不能进京。可一直到现在,朱林也仅仅是把最不在意的儿子朱高凝封到外地为藩王。对朱高煦威胁最大的大王爷朱高炽根本就没有分封,而是继续留在京中。

  这一手的用意明显得很,对于朱高煦这个太子,朱抟时候还没有完全放心。留下朱高炽作为牵制,时时刻刻都盯着太子的一举一动。

  增加赋税这种事情,和容易闹起来。若是有一些“有心人。在暗中挑拨或者是直接插手,随随便便就可以闹出一些“朝野震惊”的大事来。到时候第一个吃挂落的就是太子了。

  监国监成了天下大乱民怨沸腾,估计连睡觉都在睁着一只眼睛寻找太子破绽的朱高炽一定会笑的跳起来。只要联合几个官吏往朱猪那边说点什么,这咋。太子的位置还说不定是谁的呢,,

  所以来说,尽管朝廷已经做出了增加赋税的决定,准备奏请皇上同意。作为监国的太子却没有轻易同意,怕的就是被“别人”给算计了。

  财政问题其实很简单,归根到底只有两个途径:一曰开源,一曰截流。

  开源就是增添赋税了,这个事情太危险,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用,而且朱悚也未必会同意加税一宣扬的鼎盛之世忽然就毫无征兆的加税了,这不让朱林自己抽自己的耳光么?

  再就是截流了,也就是减少开支。可是朝廷里的这些事情哪一个是可以削减的?

  西北方面保持军事上的主动是国家战略,绝对动不得。下西洋和迁都是朱抟铁了心要做的,就是想动也动不了,至于削减皇陵方面的开支一想也不要想,那可是太子的亲娘,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修建。

  既不能增加收入,又不能减少支出,偏偏还的拿出钱来,这就是朱高煦的最根本矛盾了。

  “凡内务财事,无出安北侯之右者,所以孤王在准备给皇上上增加赋税的奏请之前,想问问安北侯的意思,这个局面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破解

  当年在扬州任上,一咋。小小的府治衙门。呼啦一下子就报效了朝廷两百万两,让天下人无不膛目结舌,这还不计算单独报效给朱高煦本人的那五十万。更是打造出了金山银海一般的扬州府,疏通运河修建码头等等一系列的基础建设下来,没有拿朝廷一个铜钱,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本事。扬州知府林三洪也因为这个被官场中人称为“财神搞的那些扬州官吏千方百计的要留任下来,就是有升迁的机会也不想去了,

  “太子谬赞了,臣实不敢当林三洪微微起身说道:“无论开源无论截流,都是堂堂正正的手法,这个时候当用奇而不是用正”

  “赞!”朱高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