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安身根本
�情,哪能有什么定论?朱特这么一问,就好似在滚油锅里撒了一把盐,顿时就炸开了锅。两派大臣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就在大殿之中争论起来。

  到了**处,几个激动的大臣挽起袖子互相推搡居然动手了。

  金殿之上顿时一片大乱。

  当着皇帝的面就闹成这个样子,朱猪“龙颜大怒”:“如此国家大事岂同儿戏,诸个国家栋梁竟有如市井泼皮刁妇一般”

  议论朝政国事的机枢之地成了鸡毛蒜皮的菜市场,朱猪如何不怒?

  “此事关系重大,尔等议而论之,三日竟然没有结果。而今嚣闹朝廷。视国家制度为何物?悉数驱出殿外,“再议”

  一声令下,把所有参与争论的大臣象赶鸭子一样驱赶出去,让这些“不成事”的老家伙们跪在殿外阶下“再议”

  说来也巧,这天的天气并不怎么好,刚刚在外面跪了一会之后就下去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分跪两旁的官老爷们在雨中被淋成了一大群落汤鸡。一面在雨水中冻得瑟瑟抖,一面声嘶力竭的慷慨陈词:

  “太祖有刮云:江左开基。立四海永清之本;中原冉治,广一视同仁之心。以金陵、大梁为南、北二京。何闻有立黄河以为为都城之事?”

  当时的朱元璋确实说过这样的话语,现在连太祖的遗刮都搬了出来,可见争论之激烈程度。

  赞成迁都的自然也不会示弱:

  “自古未闻有万世不亘之法度,此一时彼一时也。我朝广开疆域四海归心。北平乃潜龙之地,何以不成国都?自夏商而秦汉,直至我煌煌大明,以江南为都者,无不短命,为千秋万代计,当迁都,北迁已为当务之急”

  这话说的有点过头,大明朝还远远没有达到一定要迁都的地步,更谈不上什么当务之急。只不过这么说也不算错,因为历朝历代在江南建都的王朝没有哪一个可以长久小要么就是亡于北方强敌之手,耍么就是偏安一方,实在和现在的大明朝之鼎盛不相符合。

  反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别想说服对方。

  朱猪就坐在殿中不冷不贻…二旨,象落汤鸡样在雨水中争的脸红脖子粗的臣午亿一出八却没有感觉到难堪,也不感觉有什么可尴尬的。大明朝尤其是明初,对待臣子的态度和赵宋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洪武年间,当堂脱裤子打屁股的事情也不是没有过。反正也不是针对某一个人,大家都跪着淋雨呢,又是为了国家大计,有什么好难为情的?

  在雨水进行的辩论大赛一直都没有结果,当然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在朱林一声“再议”的话语当中,第一日的雨中“辩论赛”就这么无果而终。

  第二日,不紧不慢的小雨依旧下着,因的有了昨日的经验,大臣们有所准备,都穿着厚厚的衣物,以很滑稽很荒诞的形势继续昨天没有争论出结果的争论…

  臣子门从各个角度争论着迁都的利弊,无论是军事、政治、经济甚至是天象之说都搬了出来”

  老是这么跪着争论肯定不行小指望这些大臣形成统一意见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看火候已经差不多了,朱林命人唤来准太子朱高煦:“联萎绝难下,说说你的看法吧。”

  “臣以为迁都为国家根本大计,不可轻忽朱高煦说的是不可轻忽,而不是说的不可轻动,虽然仅仅是一字之差,可是含义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朱橡已经让臣子们很正式的辩论了好几天,这绝对不算轻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