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在野
营不善交易的山民根本就无法于那些精明的商人们相提并论,货物也不如人家的好,自然比不过其他商队。

  左右权衡之后,众人还是决定带着这一次的利钱回去,再也不做这种勾当了。

  以为牧民的盛情挽留,武奉孝等人又在部落了盘桓了几日,于当初的一些老熟人叙旧聊天,探听了一些消息,感觉也没有多大意思,于是辞别了各个部落……

  从草原回到内地之后,已经是年关将近。

  武奉孝等人找到林三洪,苦着脸诉说了这一次走货的经历:“东家,确实是能赚不少,可咱们不想这么赚钱。走货什么的事情不是我们可以做的,大家伙商量好了。瞅着植桑是个好营生,想用这次赚回来的钱置办点山田荒滩,反正也是种桑树嘛,不需要良田沃土,也下不了多少本钱……”

  “别,千万别。”林三洪当时了否决了众人这个天真而又盲目的想法。

  随着北边商路的打通,整个织造行业确实迎来了一个空前发展的时机。最直接的反应了几乎所有的纺织作坊都在增添织机,加大生产能力。这自然也就带动了缫丝行业的繁荣,缫丝的繁荣最直接的体现就在养蚕和植桑这两个上游环节上。

  现在的养蚕和植桑基本已经细分开来,养蚕的蚕户专司养蚕收茧,种植桑树的桑农作为整个行业的最上游,也是一哄而上,大肆扩大种植面积,别说荒滩山地之间,就是很多的良田也该种了桑树……

  这种盲目而又短视的行为显然不可能持久,因为整个行业的利润的控制在下游的各个大作坊手中。现在蚕茧价格的上扬带动了桑价的水涨船高,但是这些利润的各个大型作坊之间竞争的副产品。若不是因为残酷的竞争,和蚕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缫丝作坊恨不得把蚕茧的价格压到地底下去。到时候无论是大规模养蚕还是大面值植桑,必然受到重创。

  势头好的时候就一哄而上,等到行业内部的竞争结束之后,最先吃亏的就是上游的蚕户和桑农,这是很明显市场规律。

  尤其是今年,盲目的植桑养蚕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了。无论是江南的缫丝大鳄丰隆昌,还是两浙两淮的缫丝联盟,其利润空间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估计这种内部的恶性竞争不会持续很久。明显带有“自杀”性质的竞争最后肯定会以相互妥协的形式结束,到时候无论是蚕户还是桑农,想哭都找不到坟头。

  别看春桃是一弱女子,商业上的压榨手段一使出来。绝对不会手软。

  “大家若是想着安稳,千万别种桑,也别想着养蚕,老老实实耕田种地才是正经……”

  因为一些有钱人家疯狂扩大桑树的种植面积,江南很多地方的土地价格到了一个峰值的高度,现在掏银子买田地绝对不划算,可是为了山民的生计和未来,就是价钱再高也得买。

  这一次走货虽然赚了不少,可要是大规模购买农田的话,显然会面临一个资金不足的问题。去作坊里做工,绝对不是什么好出路,因为丰隆昌为了降低成本,大肆使用价格低廉的女工和童工,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现在的工钱低的可怜,若是女人和孩子去做,还可以勉强维持。一大群男人去缫丝作坊干活,根本就不够养家活口之用。

  林三洪说道:“现在大家手里有多少银子?先凑一凑,我再找找以前的熟人,盘借一点现钱过来,不管怎么说,先把田地置办起来才是正经的路子。虽然耕田种地终究赚不了几个,可这是最安稳的退路,等田地置办好了。我再给大家琢磨其他的路子。这世道,只要心眼活儿,就有大把的银子赚……”

  众人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