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假象和真相
/>   “若是男子带着部落女子跑掉,岂不是连聘礼也省去了?”

  “不会的,这是当地的风俗。”

  几个女子大作想当然的嘴脸,满怀希望的说道:“恨不能生在瓦图,要不然我们也可以择一如意郎君,哈哈……”

  看这几个女子肆无忌惮的大笑不止,一点也没有扭扭捏捏的羞涩模样,林三洪一点也没有感觉到意外:她们本就出身风尘,以往的那些从容雅致高贵典雅的姿态并非她们的本性,而是长久的训练为了谋生做出来的。也许现在这种没羞没臊的随心所欲,才是人性中最自然的一面吧。

  “那个郭四妹做了瓦图王?真想不到呢,”春桃自然知道软弱的不象个男人的郭四妹是什么样子,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竟然成了受大明敕封的蒙古王:“一下子就虐杀了几千人?怎么这般狠法?当时看不出来呢?还有老郭,老郭可是个好人,哎,就这么去了……”

  正是因为有了丰隆昌缫丝作坊,郭家父子才过来谋生,后来几经辗转,父子二人却一个也没有回来,这是林三洪心中的痛处,不想再提起,于是说道:“作坊经营的这么大了,想来也颇为不易……”

  最有资格说出“辛苦”二字的春桃沉默不语,而作坊的真正主人,玉兰这些女子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似乎是在诉苦一般:

  “两浙、两淮的缫丝作坊都和咱们丰隆昌作对,分明就是想挤的咱们生意做,恨不得让丰隆昌即可关门他们解气。”

  “是啊,浙东的陈家,淮东的胡家和李家,联合起来抢咱们的生意,抢咱们的茧户……”

  尤其是近一年多以来,丰隆昌扩张的太快,已经实实在在的影响到了两浙个两淮的整个制造业。那些本地的工房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有鉴于丰隆昌巨无霸一般的规模,单打独斗肯定不是对手,于是很自然的采用了商业联合的方式,约定了统一的出丝价格,在一定时期之内形成价格联盟,有了这个优势之后就一面和丰隆昌大打价格战,一面出手抢夺江南的茧户。

  价格打压和釜底抽薪的手段,让丰隆昌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不得不适当提高收购蚕茧的价格,要不然就没有足够的原料。光是这一点所带来的后果就极其严重,也需要丰隆昌支付更高的成本,这些高成本很直接的化为蚕农手中的利润!

  其实在前期,春桃就已经事实上掌控了蚕农,以垄断的形式残酷压低蚕茧的收购价格。因为丰隆昌垄断了附近的蚕茧收购,蚕农不得不“忍气吞声”的接受春桃的压榨和盘剥。

  这种垄断是任何一个蚕农都无法打破的现实,但是自然会有其他的大作坊站出来挑战丰隆昌的垄断。虽然其他的作坊也肯定不愿意提高蚕茧的价格,可是他们和丰隆昌的竞争已经让蚕农成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这种现象,一直会持续到真正的缫丝垄断寡头出现,或者是丰隆昌和各地的同行互相妥协结束恶性竞争才会结束。不管这种局面什么时候才会出现,可以肯定是现在笑得何不拢的广大蚕农到时候又要白忙一年了!眼前看得见摸得到的利益让蚕农们一再扩大养殖规模,现在几十张蚕床的蚕农比比皆是,这种不需要付出多大的本钱只需要辛苦侍弄的经营明显比耕田种地有更好的收益,在利益面前,人们的选择很自然也很直接。

  很多耕田都已经改植桑树,甚至出现了很多不养蚕而专门给养蚕人家出受桑叶的从业者。这些人都是有一定土地的农民或者是小地主,他们发现单纯的种植桑树比种植谷物粮食更赚钱之后,索性弃耕了

  耕田种地太过辛苦,不必种植桑树的清闲,也不必售桑叶赚的多,谁还辛辛苦苦的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