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塞翁之马
�俗,和十三部首领错落而作。
十三部首领自然知道大明皇帝的地位,不是他们这种自封的毡帐王可比,所以也在自觉不自觉之中体现了对朱棣的尊重。
“尊敬的明国皇帝陛下……”
朱棣笑着摆摆手,打断了库尔科曼首领的话语:“今日之蒙古,为我大明之兄弟,皇帝陛下是大明内臣的称呼,按照你们草原上的说法,还是称呼朕为可汗比较合适。”
皇帝和可汗虽然都是最高统治者,可在这个时候使用,里头的差距可就大了。
库尔库曼首领没有那么多的心眼儿,他们最关心的不是这些细节问题,所以很直接的问出了其中的关键:“尊敬的大明汗,对于大明出兵帮助我们击败帖木儿,我们各个部落都很感激,感谢长生天让我们成为朋友。看到大明汗所拥有的庞大军队,我们认为帖木儿不过是一只老的走不动的野狼,这只野狼必然倒在大明汗的弓箭之下。所以我们想知道大明可汗在战争结束之后是不是会把这些大明国的勇士留在草原上……”
在库尔库曼首领看来,他问的已经足够婉转了,其实在任何一个大明官员看来,还是太过直接,这种事情怎么好问的如此直白?库尔库曼首领问的是:战后大明朝是不是要在草原上驻军,是不是准备实际控制这一片土地?
旁边的通译小声的告知了朱棣几句什么,朱棣哈哈笑道:“大明朝的军队……勇士会不会长久的留在这里,朕说了也不算。如果诸位蒙古王……”
朱棣又一次故意把“蒙古部落之王”说成了“蒙古王”:“如果诸位蒙古王认为大明的勇士有必要留守,那么,朕将留下军队帮助大明的蒙古兄弟保卫部落的安全。如果诸位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朕认为就不必劳师动众的留下驻军了。”
这些部落首领最怕的就是在战后朱棣赖着不走,事实上控制了这一大片土地。既然驻军与否取决于各部落的需要,那就简单多了。
“战争结束之后,我们各个部落不想再让大明可汗的勇士在草原上承受风霜之苦……”
朱棣自然明白这些部落首领的心思:不希望大明帝国在草原上留下强大的军事存在。
朱棣当然不会愚蠢的这种程度,以直接驻军的方式形成事实占领这是最愚笨的方法,只要和各个部落确定了关系,有的是手段达到这个目的,比如说通商互市!为了保护商路的畅通,可以派遣少量军队沿途驻守,既不侵犯部落的利益也不会让各个部落感受到什么威胁,还可以达到事实存在的目的。至于大规模驻军——在这么遥远的地方驻扎大量军队,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朱棣还在微笑着和这些“微不足道”的部落首领商谈通商事宜,并且拿出很大的手笔,正式册封这些毡王为蒙古王。
这种得到官方认可的封号可比自封的部落之王要正式的多,福利待遇也优厚的很。当然,如果部落再遇到大规模的外地入侵,等于的侵犯了大明朝本体,大明朝有绝对的理由使用军事手段……
大明朝染指极西大漠之地,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铁局。册封蒙古王,让这一大片草原在法理上成为大明朝的藩属之地,这是朱棣最大的收获。
至于封出去的那些王号和许多赏赐,朱棣在乎这个吗?
部落联盟在主体是十三个部落,但是在这个十三部落中却有十四个首领,就是因为多余出来了林三洪这个“十三部落联盟通商首领”。
坐在一起的十三个部落首领都直接封王了,排在最尾的林三洪如坐针毡。
十三部首领自然知道大明皇帝的地位,不是他们这种自封的毡帐王可比,所以也在自觉不自觉之中体现了对朱棣的尊重。
“尊敬的明国皇帝陛下……”
朱棣笑着摆摆手,打断了库尔科曼首领的话语:“今日之蒙古,为我大明之兄弟,皇帝陛下是大明内臣的称呼,按照你们草原上的说法,还是称呼朕为可汗比较合适。”
皇帝和可汗虽然都是最高统治者,可在这个时候使用,里头的差距可就大了。
库尔库曼首领没有那么多的心眼儿,他们最关心的不是这些细节问题,所以很直接的问出了其中的关键:“尊敬的大明汗,对于大明出兵帮助我们击败帖木儿,我们各个部落都很感激,感谢长生天让我们成为朋友。看到大明汗所拥有的庞大军队,我们认为帖木儿不过是一只老的走不动的野狼,这只野狼必然倒在大明汗的弓箭之下。所以我们想知道大明可汗在战争结束之后是不是会把这些大明国的勇士留在草原上……”
在库尔库曼首领看来,他问的已经足够婉转了,其实在任何一个大明官员看来,还是太过直接,这种事情怎么好问的如此直白?库尔库曼首领问的是:战后大明朝是不是要在草原上驻军,是不是准备实际控制这一片土地?
旁边的通译小声的告知了朱棣几句什么,朱棣哈哈笑道:“大明朝的军队……勇士会不会长久的留在这里,朕说了也不算。如果诸位蒙古王……”
朱棣又一次故意把“蒙古部落之王”说成了“蒙古王”:“如果诸位蒙古王认为大明的勇士有必要留守,那么,朕将留下军队帮助大明的蒙古兄弟保卫部落的安全。如果诸位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朕认为就不必劳师动众的留下驻军了。”
这些部落首领最怕的就是在战后朱棣赖着不走,事实上控制了这一大片土地。既然驻军与否取决于各部落的需要,那就简单多了。
“战争结束之后,我们各个部落不想再让大明可汗的勇士在草原上承受风霜之苦……”
朱棣自然明白这些部落首领的心思:不希望大明帝国在草原上留下强大的军事存在。
朱棣当然不会愚蠢的这种程度,以直接驻军的方式形成事实占领这是最愚笨的方法,只要和各个部落确定了关系,有的是手段达到这个目的,比如说通商互市!为了保护商路的畅通,可以派遣少量军队沿途驻守,既不侵犯部落的利益也不会让各个部落感受到什么威胁,还可以达到事实存在的目的。至于大规模驻军——在这么遥远的地方驻扎大量军队,绝对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朱棣还在微笑着和这些“微不足道”的部落首领商谈通商事宜,并且拿出很大的手笔,正式册封这些毡王为蒙古王。
这种得到官方认可的封号可比自封的部落之王要正式的多,福利待遇也优厚的很。当然,如果部落再遇到大规模的外地入侵,等于的侵犯了大明朝本体,大明朝有绝对的理由使用军事手段……
大明朝染指极西大漠之地,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铁局。册封蒙古王,让这一大片草原在法理上成为大明朝的藩属之地,这是朱棣最大的收获。
至于封出去的那些王号和许多赏赐,朱棣在乎这个吗?
部落联盟在主体是十三个部落,但是在这个十三部落中却有十四个首领,就是因为多余出来了林三洪这个“十三部落联盟通商首领”。
坐在一起的十三个部落首领都直接封王了,排在最尾的林三洪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