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老兵不死(1)
抖的羊羔,他们的草场已经不是自己的。他们的牛羊也不是自己的。如果我们今天放明朝人进入草原,明天”

  蒙古和明朝之间的战争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几十年,从根子上推算起来的话,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双方都在渲染对方的敌意,尤其是元朝被迫撤出内地之后,北元对于战争的渲染更加夸张:“他们会象屠宰牛羊一样把我们杀的干干净净,还要占据我们水草丰美的牧场……”

  “尊敬的首领,这绝对是谣言,我们汉人世世代代都居住在内地,就算得到宽广无垠的草场又有什么用?汉人只会种植庄稼纺织丝绸,不会牧马放羊。汉人喜欢住在砖瓦的房子里。难道能在草原上建立城市和村镇?难道草原上会长出庄稼和丝麻?”

  亘古以来,两种迥异的文化和生存环境带来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蒙古的土地和人口对农耕民民族而言根本就不是什么财富,也没有必要牺牲千百万人去争夺,这是事实。恰恰相反,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民族的掠夺却时有发生,这也是事实。

  “尊敬的首领,仔细的看一看吧。归顺大明的蒙古部落生活的有多好,他们不必担心买不到盐茶,不必担心牛羊皮革卖不出去。帖木儿率领大军过来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从更近的哈密方向进攻?因为那里的蒙古部落有大明朝的安全保证,别说是攻打,哪怕是帖木儿靠的太近了,明朝人就会用他们的军队来保护各个蒙古部落,保护他们的牛羊和草场不受帖木儿的践踏,保护他们的女人和孩子不被掠夺为奴隶。直到如今,那里的草场上放牧的依然是蒙古人的牛羊。”

  “可是汉人为什么会帮助我们?”

  “因为利益,我是明朝人,我知道其中的道理。明朝的朝廷真的不需要抢夺草场和牛羊,如果需要的话,他们会用丝绸盐茶来交换,而不是付出更大代价去掠夺去杀戮。”林三洪终于一针见血的指出其中的关键所在:“明朝朝廷的利益就是在于,他们需要一个友好而又稳定的草原,需要一个和睦的邻居。明朝朝廷真正的敌人是瘸狼帖木儿,他们的眼光在西方辽阔的多的多的土地上,在东方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他们不需要我们投降,只要和好只要友善,就是朋友,甚至会是兄弟……”

  对于明朝的态度,是包括联盟在内的各个蒙古部落的核心问题。虽然林三洪说的有理有节,但是空洞的言语就是说的天花乱坠也没有用,这么长时间的民族矛盾,不是林三洪几句话就能化解开的。

  所以这样的话语林三洪从来也没有说过,就是因为他知道说了没有用。

  这需要机会。

  现在,无疑就是林三洪一直在等待的机会。

  既然空洞的言语无效,那么就让局势逼迫这些人做出选择吧。

  因为有了那些归顺明朝的蒙古王的例子活生生的摆着,旁边又有帖木儿的蝗虫大军正在草原上践踏屠杀。部落联盟到了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

  “我敢保证,明朝人的军队已经集结完毕。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铺满整个草原。我们必须在帖木儿和明朝之间选择一个作为朋友,否则我们就会被碾的粉碎。”

  林三洪前不久才知道朱棣本人已经替代了汉王朱高煦,这边的情报一直在往朝廷那边传递,以朱棣的本性和动员能力,再加上明朝对于帖木儿的防备之心已经升到了最高等级,战争准备肯定早就做好了,按照时间推算,就算朱棣来不及做出大规模的战争总动员,最起码边军已经到位。只要帖木儿跃过巴尔阔一线,就已经在事实上威胁到了明朝的国家安全,不要说是朱棣这样强势的皇帝,就是换成建文,肯定也要出兵了。

  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