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膨胀的心
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杀功臣的名声是做实了的。但是对于那些早早就是死去了的功臣,却是大方的很,封赏的爵位也高,当年那些没有来得及让朱元璋出手就自觉挂掉的功臣,封公封侯的都有好几个。大将邓愈本来已经岌岌可危了,可因为死的时机太巧了——刚打了一场大胜仗了病死了。所以朱元璋直接就封了邓愈为异姓王,还有李文忠等几个极其罕见的异姓王,都是死后追封的。
林三洪放了一把大火,把军粮军资烧成了灰烬,朱棣大胜之后已无法确认林三洪的生死,只能依据下边人的推断,认为林三洪为了不让敌人得到军粮军资已经以身殉国,所以封赏的手面也很大,二等忠义伯赏给一个文官,确实是很难得。
只不过是赏给死人的罢了,若是林三洪还活着的话,就是当时死死挡住了蒙古败兵,真真正正的立下功劳,以他的身份和在朱棣心目的地位,也不可能捞到什么爵位。
邓泽洲和李妙凯二人又说了朝廷里的一些情况,因为朱棣本人早已严重架空了内阁和六部。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发生。唯一算是大事的也就是郑和下西洋了。
因为皇帝辉煌大胜,为了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也是为了炫耀大明国力国威,郑和的船队已经在筹备之中,估计很快就要扬帆出海了。
郑和下西洋在当时也就是一场热闹,包括朱棣和郑和这两个人,都没有真正认识到这次航行的历史使命和巨大影响。尤其是第一次下西洋,规模并不是最大的,所以大明朝上下并没有把这次航行真正的放在心上。
深知郑和下西洋深远影响的林三洪暗暗惋惜,这个时候偏偏在万里之外的瓦图部落,无法恰逢其会。要不然的话,就是跟着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也比在瓦图部受罪要强的多了。
“汉王那边的情形好像不怎么顺。”李妙凯说道:“在皇上御驾亲征的过程中,工部新造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军械,兵戈铠甲被服马具等等,工部都供应的很及时。尤其是在青尔河一役中,工部的小炮大发神威,给蒙古残兵以重创,深得皇上喜欢。班师凯旋之后对大王爷大加赞赏,还经常召到内书房奏对……”
“我估摸着汉王一定很着急吧?”林三洪很熟悉朱高煦这个人的性情和脾气,过于急躁,太过于急于求成,眼看着大王爷得宠了,估计一定在想什么法子应对。林三洪笑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急的,你们回去之后告诉汉王,让他谁其自然,千万不要贪功冒进。这个时候,皇上未必就真心认可了大王爷。”
“哎。林大人你最清楚汉王的脾气。”李妙凯道:“这些日子历来,汉王是真的急了,大家都劝不住,汉王还时常念叨起林大人,说林大人若在没有死的话,一定可以挽回局面在扳回一局……”
朱棣要的就是能办是事的儿子,工部在这次北伐中出了不少力气,不能说没有大王爷的功劳,可绝对不是大王爷一个人的功劳。在这种一定要打的国力消耗大战中,工部肯定比礼部更加容易立功,所以执掌工部的大王爷肯定表现的比礼部的汉王更加抢眼。这无关两个皇子的本事高低,朱棣不会看不明白这一点!
林三洪仔细分析了朝野局势,认为汉王朱高煦的劣势不过是表面现象,真实的实力对比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所以林三洪让二人带话给朱高煦,行事需谨慎,一切以稳为首要,切不可做出太冒险的举动来。
“大人不准备离开这个部落?”
两个人见到林三洪的信物之后,以为是林三洪无法脱身,所以才求助。想不到林三洪不仅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看这个架势好像还要留下来的样子。这让二人有点想不明白了。
林三洪放了一把大火,把军粮军资烧成了灰烬,朱棣大胜之后已无法确认林三洪的生死,只能依据下边人的推断,认为林三洪为了不让敌人得到军粮军资已经以身殉国,所以封赏的手面也很大,二等忠义伯赏给一个文官,确实是很难得。
只不过是赏给死人的罢了,若是林三洪还活着的话,就是当时死死挡住了蒙古败兵,真真正正的立下功劳,以他的身份和在朱棣心目的地位,也不可能捞到什么爵位。
邓泽洲和李妙凯二人又说了朝廷里的一些情况,因为朱棣本人早已严重架空了内阁和六部。其实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大事发生。唯一算是大事的也就是郑和下西洋了。
因为皇帝辉煌大胜,为了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也是为了炫耀大明国力国威,郑和的船队已经在筹备之中,估计很快就要扬帆出海了。
郑和下西洋在当时也就是一场热闹,包括朱棣和郑和这两个人,都没有真正认识到这次航行的历史使命和巨大影响。尤其是第一次下西洋,规模并不是最大的,所以大明朝上下并没有把这次航行真正的放在心上。
深知郑和下西洋深远影响的林三洪暗暗惋惜,这个时候偏偏在万里之外的瓦图部落,无法恰逢其会。要不然的话,就是跟着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也比在瓦图部受罪要强的多了。
“汉王那边的情形好像不怎么顺。”李妙凯说道:“在皇上御驾亲征的过程中,工部新造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军械,兵戈铠甲被服马具等等,工部都供应的很及时。尤其是在青尔河一役中,工部的小炮大发神威,给蒙古残兵以重创,深得皇上喜欢。班师凯旋之后对大王爷大加赞赏,还经常召到内书房奏对……”
“我估摸着汉王一定很着急吧?”林三洪很熟悉朱高煦这个人的性情和脾气,过于急躁,太过于急于求成,眼看着大王爷得宠了,估计一定在想什么法子应对。林三洪笑道:“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急的,你们回去之后告诉汉王,让他谁其自然,千万不要贪功冒进。这个时候,皇上未必就真心认可了大王爷。”
“哎。林大人你最清楚汉王的脾气。”李妙凯道:“这些日子历来,汉王是真的急了,大家都劝不住,汉王还时常念叨起林大人,说林大人若在没有死的话,一定可以挽回局面在扳回一局……”
朱棣要的就是能办是事的儿子,工部在这次北伐中出了不少力气,不能说没有大王爷的功劳,可绝对不是大王爷一个人的功劳。在这种一定要打的国力消耗大战中,工部肯定比礼部更加容易立功,所以执掌工部的大王爷肯定表现的比礼部的汉王更加抢眼。这无关两个皇子的本事高低,朱棣不会看不明白这一点!
林三洪仔细分析了朝野局势,认为汉王朱高煦的劣势不过是表面现象,真实的实力对比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所以林三洪让二人带话给朱高煦,行事需谨慎,一切以稳为首要,切不可做出太冒险的举动来。
“大人不准备离开这个部落?”
两个人见到林三洪的信物之后,以为是林三洪无法脱身,所以才求助。想不到林三洪不仅没有一点要走的意思,看这个架势好像还要留下来的样子。这让二人有点想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