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兵无常势
��用前锋部队保持一定称帝的粘性。用持续不断的小规模低烈度战斗来拖住对手,同时派遣一部分军队去封堵敌人的退路,至于决战,那是一切就绪之后才会出现的最后一击。朱棣可不敢在这种地方和蒙古玩追逐战!那完全就是在给自己找不自在。

  花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彻底封住对手的退路,把蒙古主力圈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当朱棣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知道这次北伐已经胜利了。所谓的决战只不过是最后收拾残局的手段而已。

  在这片区域当中,几十万北伐大军圈住了约莫五万敌军!五万!这个数量的敌人当时就让朱棣兴奋的拍了桌子,有点匆忙的再次抽调人马,所有的前置准备一旦完成,立刻下令发动总攻!

  因为蒙古的军事性质,这五万蒙古铁骑最起码也有两万是真正的战兵,用二十来万蓄势待发的大军堵在一个狭小的区域之内,朱棣并不怎么担心最终的胜负。也就是说不怕打不过敌人,而是怕敌人跑掉。

  五万人马,大概有一半真正的战兵,即便是面对二十万明军的铁桶合围,也是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一口吞下去的话,也需要明军付出相当代价。

  朱棣现在的工作重心不是战斗本身,而是协调各部,防止防线出现裂缝。若是把歼灭战打成了击溃战,战果会小一大半。

  虽然所有的随军官吏都在絮絮叨叨,可朱棣根本就不理会这一群书呆子的废话,直接就上了前线,亲临战阵指挥作战。

  朱棣不是那种没有见过血火的皇帝,和蒙古人打仗打了几十年,大场面见过无数,自然不怕那些文臣口中的“刀枪箭矢若有不测”之类的空话。这么好的形势,若是蒙古铁骑能够冲到皇帝面前,这场仗也就不必再打了!

  一个小山包上已经搭起了巨大的瞭车,朱棣命人树起自己的旗号,迈步登上瞭台,遥望远处的大战情形……

  明军以巨大的数量优势形成一个半月形状,死死的兜住了敌人,双方的战线犬牙交错,喊杀之声震天响起……

  无数传令骑往来飞奔,把前线的情形如流水一般报了过来:

  “敌军第四次冲锋已经被我军击退,我军尖峰各营折损甚重。”

  朱棣并没有问己方的损失情况,手里还有很多预备队没有打出来呢,伤亡数字的大小在朱棣心中并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包围圈不破,只要防线没有被撕开,朱棣随时都可以填进去海量的军队,只要蒙古人身后那些负责封堵的部队一打出来,就是战神重生也得乖乖认输。

  朱棣面无表情的说道:“传旨,中军调陷阵营往上顶,有迟疑不前者,立斩,有左右观望者,立斩。有后退半步者,齐斩全队,朕就是他们身后看着呢!”

  “禀报万岁,敌之左翼已为我军击退,斩首级数不少于一千四百。”

  “顶住敌之左翼的是辽军部吧?传旨,辽军部赏金翻倍,指挥使就地加爵三品。”

  重赏重罚是朱棣一贯使用的策略。

  若是立功,从来也不吝惜封赏,哪怕是在战场上,立刻就可以加爵下去。若是消极怠战,处罚也是同样严重,战场纪律可不管什么对错,只要犯了,督战队手里的刀子绝对不吃素!

  战斗还在继续,双方人喊马嘶,搅起漫天沙尘。朱棣如同一尊雕塑一般,面无表情的战力在高高耸立的瞭车上观望着,身后就是带着大明皇威的认字旗,清清楚楚的告诉每一个浴血厮杀的将士:你们的皇帝就在身后看着!

  皇帝亲临战阵,对于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