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兵无常势
�点说道:“这样的行军仓库,每隔十里就有一个,从出陕西算起,大军走到哪里就延伸到哪里,一路上有多少个这样的仓库?各处仓库都有人马巡守,要用多少人力?这还仅仅是一条补给线,整个北伐军至少有三条这样的补给线……

  光是为了保障后勤和补给线的畅通,就需要相当大的兵力,再加上往来运送物资的民夫和从地方上征发来的运力,光是这些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若是再算上正规作战部队的消耗和补充,真可以说是倾尽国力做出的雷霆一击。

  光在前线上摆开的正规军就有不少于二十万,再加上各部协同作战的人马,战兵加上辅兵,就算是到不了四十万也不会差太多。劳师远征数千里,深入不毛之地,军资军械都需要从内地转运,粮草物资也要如蚂蚁搬山一般一点点的运过来。每一个士兵的背后至少需要三个辅助人员,这次北伐动员的人力,光是直接与战争有关的就不能少于百万。若是国力不够的话,一次这样的战争就能把国家拖垮。

  小旗长随手把羊骨头丢进草丛之中,抹了抹嘴巴上的油水说道:“这得花多少钱我是没有办法算清楚了,咱们皇上就是再怎么有钱,也不可能旷日持久的支撑着。只要打残了蒙古人的主力,肯定得班师,不信咱们等着看……”

  这场声势浩大的亲征之举,其实就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以大明王朝这几年的积累为代价,换来一次军事上的大胜。

  若是追究到根子里,这样的胜利是不是划算,还真不那么好说。但是站在朱棣个人的角度,绝对需要一场军事上的大胜来显示自己的武功。

  在很多时候,战争并不是出于军事和安全的考虑,而是因为政治需要或者干脆就是因为帝王个人的需要!

  因为战争的成本太过高昂,大军悬于外,每一天都需要大河淌水一般的钱粮,朱棣肯定招架不住,只要解决了蒙古主力,取得一次可以称之为大胜的军事胜利,基本不会再用这种消耗国力的方式来作战了,肯定要撤退回去。

  从朱元璋到朱棣,每一次北伐都是这样,战略目标并不是在草原上建立稳固的统治,而是选择打击蒙古内部比较强大的一方,不给对方实现统一的可能,让草原上始终处于一种互相攻打的混乱状态,借以来消除来自北方的威胁。

  几次北伐,其实并没有始终如一的目标,若是东蒙古强大了,就用军事手段一棒子打下去,消除东蒙古的势力。过不了几年,西蒙古有了崛起的苗头,就又是一棒子……反正就是谁也别想过分强大,让北方永远也不可能再出现一个成吉思汗那样的人物。这些年来,蒙古内部也出现过几个相当有魄力的英雄人物,欲效当年铁木真的壮举,但是明朝时时刻刻都在提防着,稍微强大一点,立刻就出兵削弱。就算真的有什么英雄人物,也没有了成长的土壤,想要再次整合整个蒙古的实力,基本已经没有可能。

  这个手法看似不错,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就因为代价极高,对于明朝国力的消耗也很大,成本问题始终是一个根本的限制因素……

  大明王朝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借着军事打击的手段,让蒙古在内耗中主角削弱。但是这个战略的前提就是明朝始终强大,若是明朝内部出现了什么问题,就很难持续这样的战略……

  小旗长吃饱喝足,摸着肚皮笑道:“其实咱们这也是瞎操心,国家大事哪是我们这种人可以过问的?老子当兵的年头也不少了,就想着借北伐的机会立点军功,最好的斩点首级回去,置几亩肥田讨一房好看的女子做老婆,生几个娃娃延续血脉。可老子一来就看管仓库,连蒙古兵的脸都没有看过,还斩个屁的首级……”

  林三洪也是哈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