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一波又起
会有人说“生了个大官”或者是“生了个小民”来加于区分……
杜念昔这种玲珑心窍之人,已经隐隐约约的明白了林三洪的话外之意,可终究有很多关键之处想不明白。好像感觉到了点什么,却抓不住的那种感觉。
念昔习惯性的说道:“老爷……奴婢不大懂老爷说的这些,请老爷指点……”
“指点还是算了吧,以后你会明白的……”林三洪看着杜念昔迷茫的样子,哈哈笑道:“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等你有了足够多的经历才会明白!”
扬州的盛会还在继续,其繁华兴盛真如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红男绿女软红十丈……
各地文人相约而至,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在大明寺外的“文擂”上斗是不可开交。
文化的交流,商业的繁荣,在金银的来往之中财富开始实现一次再分配……
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井喷式的大爆发,尤其是娱乐业和服务业。因为扬州官府对这两个行业的重视,已经去年佛节的余荫,即便是上一次佛节过去之后到这一次佛节开始之前的这一年时间里,扬州的游人客商都在显著增长,就是街道上的叫花子都比往年多出几倍都不止。这两个行业在过去的一年当中都实现平稳高速增长,而到了这一次扬州盛会之时,精心的准备和长久的期待直接就化作了最诱人的银钱……
别的行业能赚多少先不去讲,府台衙门这个坐地抽成的身份就已经注定了稳赚不亏的局面。
眼看着繁盛的扬州起来了,坐地抽成比那些拦路抢劫的匪类大秤分金还要过瘾。
一斗一斗的铜钱哗哗的往里流,一称一称的散碎银子如沙土一般……
早在佛节开始之前,扬州的官吏们就知道这一次会有很不错的收成。毕竟大家都辛苦一年了,耗费了不少的心力和精力,也真正卖了力气。经营扬州其实和农民种庄稼是一个道理,看着这是一个可以有不小收获的东西,就种了下去,仔仔细细的侍弄着,如今总算等到了收获的时候,心情自然极佳。
去年那种“靠天吃饭”的方式都可以有让天下眼红的好收成,这一年大家都费劲不小,一把子力气卖在这里,收成肯定会更好。
眼看着府库逐渐丰盈起来,众人的心情也不那么好。
因为外边就窝着一个准备摘桃子的刘成,大家辛辛苦苦干一年,基本就是给他干了。
几个扬州官吏聚集在一起,看着这些让人眼红的收成,再想想外边的刘成很快就要把大家一年的辛苦成果都带走,每一个人心里都不是个滋味儿……
这可不是贪墨来的民脂民膏,是大伙凑力气赚回来的“血汗钱”,是林府台仔细经营担着天大的骂名换回来的,就这么让朝廷给拿走了……
“拿了盐引的六家盐商报效了三十五万两……”
盐商的报效不可能落到府台大人一个人的腰包里,这种银子是要走府台衙门的账目,除非是林三洪本人和衙门里的所有官吏上下勾结,否则不可能独吞。
要是贪墨的话,肯定就是伙同大伙一起干。
可贪墨这种事情是犯法的,弄不好就会惹出天大的麻烦。真要是伸手拿钱的话,眼前的这些银子就是“集体财产”,大家心照不宣的私分一点也不会有人知道,即便是皇上本人知道了也不可能治罪。放着不犯法的钱不拿,去顶着雷贪墨犯法,没有哪个贪官会愚蠢到这种程度。
所以盐商报效�
杜念昔这种玲珑心窍之人,已经隐隐约约的明白了林三洪的话外之意,可终究有很多关键之处想不明白。好像感觉到了点什么,却抓不住的那种感觉。
念昔习惯性的说道:“老爷……奴婢不大懂老爷说的这些,请老爷指点……”
“指点还是算了吧,以后你会明白的……”林三洪看着杜念昔迷茫的样子,哈哈笑道:“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等你有了足够多的经历才会明白!”
扬州的盛会还在继续,其繁华兴盛真如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红男绿女软红十丈……
各地文人相约而至,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在大明寺外的“文擂”上斗是不可开交。
文化的交流,商业的繁荣,在金银的来往之中财富开始实现一次再分配……
各行各业都呈现出井喷式的大爆发,尤其是娱乐业和服务业。因为扬州官府对这两个行业的重视,已经去年佛节的余荫,即便是上一次佛节过去之后到这一次佛节开始之前的这一年时间里,扬州的游人客商都在显著增长,就是街道上的叫花子都比往年多出几倍都不止。这两个行业在过去的一年当中都实现平稳高速增长,而到了这一次扬州盛会之时,精心的准备和长久的期待直接就化作了最诱人的银钱……
别的行业能赚多少先不去讲,府台衙门这个坐地抽成的身份就已经注定了稳赚不亏的局面。
眼看着繁盛的扬州起来了,坐地抽成比那些拦路抢劫的匪类大秤分金还要过瘾。
一斗一斗的铜钱哗哗的往里流,一称一称的散碎银子如沙土一般……
早在佛节开始之前,扬州的官吏们就知道这一次会有很不错的收成。毕竟大家都辛苦一年了,耗费了不少的心力和精力,也真正卖了力气。经营扬州其实和农民种庄稼是一个道理,看着这是一个可以有不小收获的东西,就种了下去,仔仔细细的侍弄着,如今总算等到了收获的时候,心情自然极佳。
去年那种“靠天吃饭”的方式都可以有让天下眼红的好收成,这一年大家都费劲不小,一把子力气卖在这里,收成肯定会更好。
眼看着府库逐渐丰盈起来,众人的心情也不那么好。
因为外边就窝着一个准备摘桃子的刘成,大家辛辛苦苦干一年,基本就是给他干了。
几个扬州官吏聚集在一起,看着这些让人眼红的收成,再想想外边的刘成很快就要把大家一年的辛苦成果都带走,每一个人心里都不是个滋味儿……
这可不是贪墨来的民脂民膏,是大伙凑力气赚回来的“血汗钱”,是林府台仔细经营担着天大的骂名换回来的,就这么让朝廷给拿走了……
“拿了盐引的六家盐商报效了三十五万两……”
盐商的报效不可能落到府台大人一个人的腰包里,这种银子是要走府台衙门的账目,除非是林三洪本人和衙门里的所有官吏上下勾结,否则不可能独吞。
要是贪墨的话,肯定就是伙同大伙一起干。
可贪墨这种事情是犯法的,弄不好就会惹出天大的麻烦。真要是伸手拿钱的话,眼前的这些银子就是“集体财产”,大家心照不宣的私分一点也不会有人知道,即便是皇上本人知道了也不可能治罪。放着不犯法的钱不拿,去顶着雷贪墨犯法,没有哪个贪官会愚蠢到这种程度。
所以盐商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