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皇帝也缺钱
��,如今天底下的统兵将帅有一半是您的晚辈。我等后进晚生能与刘老前辈同席面,已是莫大的荣光。强要论什么品级,说什么大人,我等还不羞的找个地缝钻下去?”

  当年朱高煦就已经说过了,这个刘成要是想做官的,执掌兵权那是肯定的,比他资历还要浅一点的张玉都封侯了,他若是有身在仕途的想法,最低限度也是个侯爷的爵位。

  能够在皇帝身边不解兵甲,可带刀直入皇帝寝宫,这本身已经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还有一点不大引人注意的事情,刘成统领内卫,看起来是直接负责朱棣及其后宫的安全保障工作,和地方官场无关。其实内里的脉络林三洪早就想的清清楚楚了:

  所谓的内卫,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锦衣卫。现在的锦衣卫虽然还没有做大到后世的那种程度,可早已经渗透的军队和地方官场,即便没有象明朝后期那样集司法权和执法权于一身,最起码的监督权还是有的。而且是在暗处监督,直达天子耳目之中,已经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锦衣卫的基本职能。

  对于这种人,一定要拉拢好了,最起码是不能得罪的。

  官场上最要不得的就是意气用事,不能因为自己要做清官就可以无视形势,吃这种亏的例子已经不少。

  虽然在很多人眼中,刘成就是憨厚老实的侍卫头目,可林三洪知道他的厉害!

  刘成连连吃了几盏子,脸色也变的红润起来,好似有了几分酒意:“诸位大人在扬州勤勉政务,打造出一个繁华兴盛的扬州府。皇上高兴的很,要不然也不会委派我来给诸位大人送这个亲笔手书……”

  “这是下官等的分内之事,当不起皇上的褒奖!”扬州官吏虽然做出很谦虚的样子,可内心也是颇为骄傲的。

  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把扬州的繁华提升到了一个震动天下的程度,而且不加百姓的赋税,吏治前所未有的清明,这种成绩就是资本。

  刘成不住口的夸赞扬州富庶,林三洪心中早就活动开了。

  皇帝亲赐手书,看起来是扬州上下的集体荣耀,可林三洪不敢想的太乐观了。毕竟现在的这个时间点有点特殊,扬州又担着富庶的名头,朱棣在这个时候赏赐了偌大的名声,不会是没有所图吧?

  朱棣图的是什么,用膝盖想想也能知道:钱!

  超大规模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连皇帝都要上战场了,全天下都是报效。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朱棣来了这么一手,肯定是冲着扬州的钱来的。

  虽然刘成还没有提起,可林三洪知道他迟早要提,与其等着刘成把话题挑开,还不如自己主动一点。主动提起报效的话,回旋的余地无疑会大很多。

  林三洪拱手向天:“陛下亲征在即,以我大明天威,小小蒙古如何当此雷霆一击?想来我大明王师闻得陛下亲征的消息,必然士气大振,摧城拔寨等闲事尔。所向披靡凯旋而归也是指日可待……”

  刘成的何等精明的人物,听着林三洪的话语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笑眯眯的微微点头,只是不语。

  林三洪先是对御驾亲征的北伐大业表示了极大的乐观态度,等到一点实际作用也没有却不得不说的套话说完之后,这才转了话题:“近闻皇后都节衣缩食,削减开支,以资助北伐大业。我等这些做臣子的,只要稍微还有半丝忠诚之心,就不会坐视。我扬州百姓就是少日里少吃一口也不算个什么,自然不会让皇后受了委屈……”

  在林三洪心目,徐皇后的人品绝对比朱棣要高好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