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喜忧参半
��字样……

  若是放在几百年之后,这种泛滥中带着恶俗的宣传方式一定被人们大为诟病,但是在大明朝初年,效果好的出乎预料。短短几个月的功夫,大半个天下就已经知道了扬州,知道了扬州有个四月佛节!

  当然也不全都是正面效果,有很多宣传方式确实恶俗的有点过分了:

  比如说扬州知府牵头弄出了一本《扬州繁华录》的小册子,刊行量极大,专门派人到各处分发。

  《扬州繁华录》这个名字本身就俗到了极点。偏偏扬州府台大人也没有几分文采,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找了几个狗屁不是的“名儒”,随随便便写了几十篇描述扬州繁华的诗词,就刊行成书,让天下人免费阅读。

  出书这种事情在当时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若非绝对的文采卓然或者是名动天下的宿儒,是没有出书的资格的。扬州出的这本书,要文采没有文采要意境没有意境,言辞粗糙行文拙劣,更让人倒尽胃口的是其中充斥着许多阴词晦句,这哪里是教化四方的书籍?分明就是败坏风气的妖物。

  这书一出,立刻就为各地文人所抵制,破口大骂扬州文人道德沦丧的诗篇铺天盖地,仿佛一夜之间扬州士林就成了天乡下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真正的扬州文人自然写不出这样糟糕透顶的狗屁诗篇,那不过是扬州府台衙门找了几个三流浪荡文人弄出来的东西。拿着府台衙门的银子出书,不仅可以得到润笔的费用,还可以出书扬名,真正的文人虽然不屑于此,但是那些浪荡家伙却是趋之若鹜……

  面对这种什么也不是的文章,面对这种书籍,天下儒生自然要团结起来大骂。骂的多了难免波及无辜。一些有点名望的扬州本地名士也免不了要被指名道姓的大骂一番。

  文人嘛,素来就是一样的德性。虽然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一定是天下第一,也不愿意被人这样骂。于是乎,在扬州府台衙门的推波助澜之下,还真的就站出来几位在扬州颇有名望的文人,做出了几篇花团锦簇的文章,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的贬低外地文人。

  如此一来,热闹就显得很大了。

  “扬州文士狂妄自大”的呼声一瞬间了起来了,扬州的那几个名望文人立刻就成了天下士林的公敌,用词斯文含义恶毒的文章铺天盖地,大有不把这几个文人搞臭就不肯罢手的意思。

  舆论汹汹,扬州士林也不肯罢休,以几个名流文士为骨干的扬州士林空前团结,再加上一大批三流书生,摆出一副力敌天下而不惧的悲壮架势隔空对骂。

  就在双方你一句我一句骂的难分难解之时,扬州府台林大人终于“坐不住”了。林三洪不仅旗帜鲜明的支持本地士林,而且用很多让天下名流宿儒无法接受的恶毒语句大肆攻击,说“如今文风败坏都是外地文人妄自尊大”惹出来的事端,而且还点了几个在整个大明朝都颇有声望的老宿儒,说他们是“徒有虚名”之辈。

  江南几个桃李遍天下的老宿儒本来就不想搅和进这种事情,设置还摆出了一副清高的嘴脸作壁上观。林三洪这么指名道姓的一番臭骂之后,差一点就把这几个文坛领袖气的当场吐血,立刻就撰文反击。不仅言辞犀利的大骂扬州文人是林三洪的走狗,还把林三洪说成是“目不识丁的莽夫”。

  林大人自然“不肯罢休”,“气急败坏”的再反击……

  “嘿嘿,什么叫做吸引眼球?这就是了!”

  林三洪得意洋洋的看着局势的发展,等到吐沫星子满天飞舞的时候,终于祭起一片雄文——其实就是挑战书。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