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改变从这里开始
�,会带动扬州的经济,会把银子留在扬州,他们才是消费的主力军!只要这些人还在,离开一些普通的老百姓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林三洪就是要把扬州打造成一个娱乐、旅游、服务、商业俱全的枢纽,至于四月佛节,个花魁大赛一样,都是噱头。
不管怎么样,当进入五月的时候,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会算一算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的收入。
要不怎么说凡事怕算账呢。
这一算不要紧,就连林三洪自己都惊呆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扬州府地界之内产生的商税高达七万余两,再算上茶税和还在统计之中的酒税,破十万两白银没有一点问题,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这二十几天的热闹,就给扬州官府带来了以前小半年的丰厚收入。
仅仅是凭借抽水式的收入,官府就赚的满坑满谷,民间的收入大的无法想象。
不管是娱乐业还是服务业,尤其是酒馆、客栈等直接受益的个体,天知道他们究竟赚了多少。人们唯一知道的是扬州很多酒馆都在做着翻新扩建的准备。很多店家都在异口同声的说“店面太小了”“跑了很多生意”“来年再办佛节,就得先扩建生意”,要是没有赚的盆满钵满,这些精打细算的店家会大张旗鼓的翻新扩建?
就连在琼花观门口卖凉茶的老婆婆都满是壮志雄心,准备把仅仅有四张桌子和一个芦蓬构建成的露天凉茶摊子改建成小茶馆了,要说赚的钱少,谁信?
至于那些个贩夫走卒之流,也是碰到了难得的“丰收年景”,车马轿船忙的不可开交,就是提着一根扁担就可以招揽生意的挑夫也憨憨的笑着说:“要是全年都是佛节的话,我就把翠香楼的小粉头娶回来暖被窝……”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好处,真正赚了大钱则是那些书寓、绣坊、歌楼等见不得光的地方。这些行业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青楼,其实已经差不了多少了,只不过是档次高一点不直接卖肉罢了。这些东西流进去了多少金银,外界都在猜测,可谁也说不出一个准确是数字。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女人赚大了。
一杯茶水都敢按银子来计算,偏偏还有那些有钱人乐此不疲,这一个月下来,银子还不得象是运河水一样流淌?
这个烟花行业赚了多少,林三洪不是很清楚,但是翰香书寓赚了多少,扬州府台衙门里很多人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毕竟书寓算是府台衙门的“公产”,有一半的收入属于府台衙门。每当说去翰香书寓的收入。上至府台大人,下至小小书办,都显得很神秘,含含糊糊似乎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整个府台衙门心里都在打鼓,甚至有点战战兢兢的意思,因为赚的太多了,那个数字已经大到了让人不敢出口的地步。
一个小小翰香书寓,在五月初一就上缴了十六万两银子,平均一下,每天都有好几千的收入。而这些银子也仅仅是翰香书寓总利润的一半!
自从打掉了刘黑三之后,扬州府台衙门已经事实上控制了六家这样的场所,虽然说翰香书寓是其中最大的,收入也最多,可其他几家也表现的相当抢眼。六家加起来,光是上缴到衙门的银子就有四十万两。
因为这不是税收,而是一般的收入,所以远远超过整个扬州府的商税收入。几家青楼就数倍于整个扬州府的商税收入,这样的事情谁敢往外说?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因为银子太多了,说出去怕有麻烦,怕朝廷惦记着。
当年太祖皇帝北伐蒙古的时候,军费和一应的战�
林三洪就是要把扬州打造成一个娱乐、旅游、服务、商业俱全的枢纽,至于四月佛节,个花魁大赛一样,都是噱头。
不管怎么样,当进入五月的时候,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会算一算在这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的收入。
要不怎么说凡事怕算账呢。
这一算不要紧,就连林三洪自己都惊呆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扬州府地界之内产生的商税高达七万余两,再算上茶税和还在统计之中的酒税,破十万两白银没有一点问题,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收入。这二十几天的热闹,就给扬州官府带来了以前小半年的丰厚收入。
仅仅是凭借抽水式的收入,官府就赚的满坑满谷,民间的收入大的无法想象。
不管是娱乐业还是服务业,尤其是酒馆、客栈等直接受益的个体,天知道他们究竟赚了多少。人们唯一知道的是扬州很多酒馆都在做着翻新扩建的准备。很多店家都在异口同声的说“店面太小了”“跑了很多生意”“来年再办佛节,就得先扩建生意”,要是没有赚的盆满钵满,这些精打细算的店家会大张旗鼓的翻新扩建?
就连在琼花观门口卖凉茶的老婆婆都满是壮志雄心,准备把仅仅有四张桌子和一个芦蓬构建成的露天凉茶摊子改建成小茶馆了,要说赚的钱少,谁信?
至于那些个贩夫走卒之流,也是碰到了难得的“丰收年景”,车马轿船忙的不可开交,就是提着一根扁担就可以招揽生意的挑夫也憨憨的笑着说:“要是全年都是佛节的话,我就把翠香楼的小粉头娶回来暖被窝……”
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好处,真正赚了大钱则是那些书寓、绣坊、歌楼等见不得光的地方。这些行业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青楼,其实已经差不了多少了,只不过是档次高一点不直接卖肉罢了。这些东西流进去了多少金银,外界都在猜测,可谁也说不出一个准确是数字。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那些女人赚大了。
一杯茶水都敢按银子来计算,偏偏还有那些有钱人乐此不疲,这一个月下来,银子还不得象是运河水一样流淌?
这个烟花行业赚了多少,林三洪不是很清楚,但是翰香书寓赚了多少,扬州府台衙门里很多人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毕竟书寓算是府台衙门的“公产”,有一半的收入属于府台衙门。每当说去翰香书寓的收入。上至府台大人,下至小小书办,都显得很神秘,含含糊糊似乎是一笔糊涂账。
其实整个府台衙门心里都在打鼓,甚至有点战战兢兢的意思,因为赚的太多了,那个数字已经大到了让人不敢出口的地步。
一个小小翰香书寓,在五月初一就上缴了十六万两银子,平均一下,每天都有好几千的收入。而这些银子也仅仅是翰香书寓总利润的一半!
自从打掉了刘黑三之后,扬州府台衙门已经事实上控制了六家这样的场所,虽然说翰香书寓是其中最大的,收入也最多,可其他几家也表现的相当抢眼。六家加起来,光是上缴到衙门的银子就有四十万两。
因为这不是税收,而是一般的收入,所以远远超过整个扬州府的商税收入。几家青楼就数倍于整个扬州府的商税收入,这样的事情谁敢往外说?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因为银子太多了,说出去怕有麻烦,怕朝廷惦记着。
当年太祖皇帝北伐蒙古的时候,军费和一应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