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捉狐狸
�理,正面永远是解决战斗的关键,其他都是为正面张目而已!”

  道理简单,但是没有经过血的教训也总结不出来,这种完全军事意义上排兵布阵远远不是林三洪和这些山民能够在瞬间学习到的。

  仔仔细细的想过之后,林三洪道:“好,就这么干,郭老哥经验足,见过的场面也多,能不能做到不放走对手?”

  仿佛又回到血肉翻滚的厮杀战阵,郭炜烈极是豪迈的哈哈大笑:“以六十余围不足半数之敌,只要敌人不着铁甲没有可以快速冲起来的骑兵,小人敢给东家立下军令状,如不全歼,取我这个五斤四两的脑袋。”

  “军令状就不必了,要是对手冲的猛,也不求什么全歼,捉住为首之人足够了。”

  “绝对没有问题。”

  “那就好,郭老哥你看着布置,就在这里引弓张网的等着刘黑三钻进来,我这就是撵他过来。”林三洪再一次嘱咐道:“不可硬拼,捉得到最后,若是捉不到,还有下次机会,咱们这边千万别有了折损。”

  火急火燎的回到府台衙门,林三洪立刻就开始调兵,把几个府兵头目都唤了过来:“本府已经发现贼人刘黑三的踪迹,时间紧迫,臬属衙门就不必去了,诸位赶紧召集府兵弟兄,随本府那贼!”

  几个头目半真半假的应着,各自去唤自己的手下,磨磨蹭蹭的过了不少时辰,匆匆忙忙的府兵陆续赶到。

  林三洪站立在阶前,做最后的动员:“诸位弟兄,这一次要去拿刘黑三了。上一会没有拿到,其中的种种我也不多说了。诸位都要养家糊口,手伸的长一点我也能理解得到,以前的过去也就过去了。可这一次我已经对诸位言过了,再不允许有人三心二意,若是让我发现再有谁吃里扒外,休怪本府不讲情面揣了他的饭碗,若是做的太过,大明的律法也不是摆来看的。”

  “刘黑三是什么人?他是干什么的?他祸害了多少人,让多人家庭痛失儿女,想来诸位比我更清楚,这一次我希望诸位能于我同心协力,把事情办下来,以后我也不会忘记诸位的辛苦。若是……嘿嘿……”林三洪指着衙门甬道旁的 “诫石铭”说道:“这东西可不是摆设儿,若是诸位有不认识字的,本府就被你们念一念……”

  各地各级的衙门都矗立着这样的一块石碑,叫做“诫石铭”。

  这个东西是宋太宗赵匡义的首创,阳面上镌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阴面则是“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十六个训诫之言。这块“诫石铭”从宋太宗开始就矗立在衙门口,其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告诫各级官吏千万不要忘了本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想想清楚,要时常看看这块无言的石碑。到了宋高宗的时候,又书法鼎盛的黄庭坚把这个十六个字重新书写一遍,以政令的形式明发各级衙门。就是要那些当官的知道他们吃的用的就是来自何处。

  到了大明朝,太祖朱元璋对于吏治更下了苦功夫,不仅以严酷的刑罚和狠辣的手段整治贪官污吏,更是注重平时对官员的廉洁教育。朱元璋煞费苦心的把这个劝慰官吏的 “诫石铭”从衙门口搬到衙门内的甬道上,就是为了让官府中时时刻刻都可以看见……

  该做的都做了,该说的也都说完了。林三洪自认已经对这些府兵做到了仁至义尽。这些家伙若再是吃里扒外,就真应该下狠手整治一下了。

  虽然是如此的用心良苦,可林三洪也不指望仅仅凭着这些就能让府兵们幡然悔悟,所以才特意把英子他们那些嫡系调过来。

  这些府兵肯定拿过刘黑三的许多好处,官贼勾结的事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