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小女子,一度交锋
  “刘黑三!”

  “刘黑三?”章师爷很明显呆了一下,旋即说道:“刘黑三是扬州地面上有名的士绅,除非老爷手上有他作奸犯科的实证。否则不宜轻动啊!”

  “嘿嘿,我是知府,连一个刘黑三也动不得么?老爷我手上就有他拐带人口逼良为娼的实证,你们快去依照吩咐办事,切莫拖延!”

  刘黑三犯法的证据,林三洪一点也没有抓在手上,所有的举动都是出于臆断。

  没有证据就调集人手抓人,这种看似荒诞的行为若是放在几百年后,绝对是要犯大错误的愚蠢行径。一旦曝光,牵扯其中的所有官员都很难保住脑袋上的乌纱帽。

  但这不是后世的法制时代,而是大明朝的人治时期。

  在大明朝这样的大环境下,林三洪这个层面的官员可以做出“有罪推断”,先下手把人拿了,然后再寻找证据也不算晚。

  其实刘黑三买卖人口的事情都是经过官府允许,并且备录在案,完完全全的合理合法。但是知府大人认为他有罪,或者是认为他可能有罪。在这种情况下,林三洪就可以把“人证物证”等等这一切都一脚踢开,先把人抓起来再说。

  林三洪深信一点:三木之下,不管刘黑三是哪个庙里的野鬼,也会乖乖伏法。不管什么样的汉子,在衙门里五花八门的刑讯面前,都会问一说一问二说二。实在不行,老虎凳辣椒水什么的刑罚都用上(比喻,这个时代的辣椒还在另外一块遥远的大陆上。考据党就别和短头发较真了。)

  刘黑三绝对是有罪的,林三洪绝不怀疑这一点,至于现在有没有拿到他犯罪的证据,并不是很重要,只要先抓捕起来了,可以慢慢“审问”,只要最终拿到了证据,就不算抓错了人。

  “有罪推断”就是在事先认为对方有罪,这在当时是很流行的做法。

  如果一切都要严格依照律法,等凑齐了人证物证,再和主管诉讼的衙门和主管刑狱的衙门会商以后,估计刘黑三老也老死了,还抓个屁的罪犯?

  (再次强调一下,这是大明朝,在普遍情况下,一个知府老爷的臆断比实打实的证据都管用。即使在几百年后,这种情况也不少见,我说的是平行时空,和任何社会现实没有任何关系。)

  “既是府台大人已有确凿的证据,小人就不在多言。”

  时辰不大,韩师爷就提出了一千五百的现银。

  而章师爷则请来了扬州同知和臬属衙门的官吏。

  同知算是知府的副手,品级也不算低了,尤其是在治理地方事务方面,很有些实用的经验。听说新来的知府林大人要去捉拿刘黑三,同样露出颇为吃惊的样子:

  “大人是不是听信了什么谣言?刘黑三可是本地极有名望的士绅,修桥补路之类的善事做过不少,每逢灾年,也会开设粥棚赈济灾民,深得人心呐!”

  林三洪绝对不相信刘黑三是什么大善人,他这种人若是良善之辈的话,天底下早已四海晏平,老百姓早就安居乐业了:“彼时王莽如何?”

  当年的王莽名声好到了天上去,全天下的人都给他歌功颂德,其声望几与圣人比肩,可最后还是蹿了汉朝的江山?还不是露出了狰狞恐怖的真实嘴脸?

  “既然我要拿此人,必然是有我的章程,你们只管协同办理就是了。”

  旁边臬属衙门的官员也同样对林三洪的这个绝对有所抵触:“府台大人,这个刘黑三不仅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