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千古奇丐!
/>
  又过了两年,武七跟当地寺院合作创办了第二间学堂,武七还是用他乞讨的钱来办学堂。

  武七一心一意兴办义学,为免妻室之累,他一生不娶妻、不置家,其兄长亲友多次求取资助都被他拒绝,他唱道:“不顾亲,不顾故,义学我修好几处。”

  后来sd巡抚听说了武七的大义行为,大为震惊,亲自去拜访,筹款两百两募捐,并且免除了学生老师的徭役和赋税,还给武七赐名武训。

  取‘垂训于世’的寓意。

  同时光绪帝亲自颁给武训‘乐善好施’的匾额。

  武训的大义善行震惊朝野,清廷授予‘义学正’名号赏赐黄马褂。

  武训死于自己的私塾内,《清史稿》的记载,“(武训)病革,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

  享年五十九岁。

  出殡当日,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官绅全体执绋送殡,遵照武训遗嘱归葬于堂邑县柳林镇崇贤义塾的东侧。各县乡民自动参加葬礼达万人以上,沿途来观者人山人海,一时师生哭声震天,乡民纷纷落泪。

  这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人格才会赢得如此大的声誉。

  人们无法理解武训这种跪着祈求办理学堂的心思,但是他们会被武训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

  武训的精神后人敬仰,清廷为其修碑立传,以表彰他为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