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最后的旅途14
��的“混乱”,番禺城至少在商业上,是秩序井然、井井有条的,行市内各铺面商店也是鳞次栉比。在严格的管理制度下,各种米市街、鱼肉行、海鲜坊、瓷器街、香料坊、绸布坊、花鸟街、皮货街、木瓦市等等行市应运而生。

  每条街坊,都设在人烟稠密的地方,少则一条街,多则四五条街联合在一起,经营的商铺少则数十家,多则数百家。就连青楼妓院,在番禺城都得集中经营,照章纳税,而每条花街柳巷,都是广州府的纳税大户,平日里可被“宝贝”着。

  行市制度兴起已经有有些历史了,在大汉各地也都存在,尤其是大城市,但如广州府这边管理得如此严格分明的,却也实在不多。

  这样的环境之下,久而久之,也使广州府的行会制度发展得如火如荼,其经营组织程度也更高,位在全国前列!

  在番禺城内行市间的经营者,都必需得加入行市行会,并缴纳会费,接受管理,其一切经营活动都受到行会约束,行市内矛盾内部解决,行市外则由行会统一应付。商品定价权在行会,甚至于就连税收都有行会代劳。

  显然,行会就是官府管理各行各业、各街各市最有力的臂助。但是,如此发展,固然省却了官府很多事,许多时候只需坐着收钱即可,但也滋生了诸多矛盾。

  比如行会对店家、会员的压榨,在番禺街市上是很少见到欺行霸市的情况的,行市有制度,行会有规矩,敢有冒犯者,会迎来整个行会的打压,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而行会规矩主要各会长制定,而会长则是由一些名流、豪商担任,官府只做监督。

  各街市行会内部,往往也是矛盾重重,会长几乎可以说是每条街市上的土皇帝,权力与便利都很大,行会内部有实力的成员,为了争夺会长位置,往往也是勾心斗角,手段齐出,bào力行为也是层出不穷。

  同时,同行业之间的大小行市间,冲突也是时有发生,尤其是商品议价权问题,过去三十年间,番禺城内发生了数次同行业行会之间的价格战,乃至流血冲突,每次都得死不少人。

  每个行会,也都豢养着一些打手,这些游走在灰sè地带的人,也是城市治安的挑战,很多犯罪都与这些bào力团伙脱不开关系。

  这些蛆虫,则与贫民窟,共同构成番禺城各种犯罪活动的来源。毫无疑问,番禺城的犯罪率,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居高不下的。

  种种矛盾,等等问题,都是在番禺商业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但这些都难掩番禺在过去几十年间产生的蜕变。甚至可以说,在当前的广州府番禺城,已经诞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城市之中,遍布小资产阶级,商人的地位也不似其他城市那般受到猜疑、鄙视、限制,甚至于开始对官府产生一些隐晦的影响。

  番禺同时也是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占据番禺人口的绝大多数,相反,本地的土著人口,反而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比例逐渐减少。

  外来人口,带来了外边的先进文化与技术,宽松的政治、经济氛围,也使番禺的文化开放而多元,不只有传统的中国的,更有海外的、西方的......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终点,番禺城具备其他大汉沿海城市难以具备的优越条件与地位。自安史之乱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起,自番禺往返的船队日多,但随着大汉帝国在海外贸易政策上的放宽与鼓励,在南洋诸岛、各国活动的日益频繁,番禺城获得的发展福利远超历史同期,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冬季,正是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