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山月人归音容里
欢快情怀,
毫无感伤。
就在他背诵这首白话文诗歌的时候,现场出现了一幕很好笑的场景,那就是听的人不觉得,可着实把旁边的乐官们忙坏了,如此为白话文诗歌配乐之事,从领头的到最末位的乐官,无一例外,还真是没干过这事儿。
还好领头的乐官比较精明,看出皇上此诗有些类似元曲中的清唱,没有完全对仗的韵脚,只在首末段的末字有一个“裳”和“伤”字的韵脚,所以竭尽全力,将音调的重点尽皆落在每一句的末端,一曲下来,音调配得还算可以,没有出现岔音。
再看,李太后和张、冯二人,更是象听天外来音一样,听得如痴如醉。
全诗流露着浓浓的情感,让这些平时听惯了“之乎者也”的人振聋发聩。原来人世间的语言,竟然可以如此直白,如此打动人心。
即便是元曲中写男女思念欢情的句子,也不过如此吧。
朱翊钧念诵完后,兀自惴惴不安。这其实是席慕容的《山月》,写得着实很美,其中写折桂枝一句是他自己加上去的,其他地方略作改编。
要知道这首诗可是他的最爱,也是他在大一新生晚会上朗诵的成名作,当时一念出来,立刻让无数学院美女为之倾倒,从此一举奠定了他万女偶像的酷霸地位。
因为在后来又表演了很多回,所以这首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他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读起来也确实颇有意境,百转千回,旖旎无限。
受刚才冯保所念诗词作者是无名氏的启发,他在说朝代的时候说了现代,让他们听上去感觉这就是当下流传于大明市井间的白话文诗歌,又将席慕容的名字隐去,也说了个无名氏。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革新,总之皇上的这首白话诗文,一下子就把大伙儿都听傻了,好半晌才回过劲儿来。
李太后先是惊愕,后是陶醉,最后是享受。她听得出来,这首诗好象是读给晴天听的。
在诗会之前听说这些桂、菊之诗都是晴天与儿子通信时告知他的,这首诗不会也是他俩共同写作出来的吧。真要如此,也真是相得益彰了!
“好!”她带头鼓起掌来,带动着仍在兀自发愣的张、冯二人也不停地鼓掌。
那些刚才一通忙碌的乐官,此刻也放下了乐器,拼命鼓起掌来,偏殿内顿时喝彩一片。
朱翊钧仍然有些不好意思,见他们三人只顾着鼓掌,也不点评,自嘲地笑了笑:“这首白话文诗歌其实写得奇好,不如朕开一个先河,自己来点评吧。”
“自己点评?”这位少帝还真是不断推陈出新,刚才出人意料地诵念了白话文诗歌,现在又要求自己点评,真是闻所未闻。不过,对他时常不按套路出牌的方式早已见怪不怪,所以张、冯二人也只有点头称是。
“这首诗分为四片,片片递进。第一片以山月照桂为开端,表明心迹,月光衣(‘意’音)我以华裳,着实很美。第二片点明青春韶华难忘,而迅速又引出第三片的山月之夜最是难忘。第四片作了解答,究竟是什么以致最终难忘呢,是无数音容笑貌,是欢快而毫无感伤。”
皇帝自我点评完,骤然而止,面色如水,俨然已是一代国学大师的模样,看得大家肃然起敬。也是,如此熟悉而钻研一首诗,有几人能做到,正所谓卖油翁之技,唯手熟耳。
“妙妙妙!我主圣明!即便是‘六一居士’欧阳修在世提倡之新古文运动,也不过如此!”
毫无感伤。
就在他背诵这首白话文诗歌的时候,现场出现了一幕很好笑的场景,那就是听的人不觉得,可着实把旁边的乐官们忙坏了,如此为白话文诗歌配乐之事,从领头的到最末位的乐官,无一例外,还真是没干过这事儿。
还好领头的乐官比较精明,看出皇上此诗有些类似元曲中的清唱,没有完全对仗的韵脚,只在首末段的末字有一个“裳”和“伤”字的韵脚,所以竭尽全力,将音调的重点尽皆落在每一句的末端,一曲下来,音调配得还算可以,没有出现岔音。
再看,李太后和张、冯二人,更是象听天外来音一样,听得如痴如醉。
全诗流露着浓浓的情感,让这些平时听惯了“之乎者也”的人振聋发聩。原来人世间的语言,竟然可以如此直白,如此打动人心。
即便是元曲中写男女思念欢情的句子,也不过如此吧。
朱翊钧念诵完后,兀自惴惴不安。这其实是席慕容的《山月》,写得着实很美,其中写折桂枝一句是他自己加上去的,其他地方略作改编。
要知道这首诗可是他的最爱,也是他在大一新生晚会上朗诵的成名作,当时一念出来,立刻让无数学院美女为之倾倒,从此一举奠定了他万女偶像的酷霸地位。
因为在后来又表演了很多回,所以这首诗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他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读起来也确实颇有意境,百转千回,旖旎无限。
受刚才冯保所念诗词作者是无名氏的启发,他在说朝代的时候说了现代,让他们听上去感觉这就是当下流传于大明市井间的白话文诗歌,又将席慕容的名字隐去,也说了个无名氏。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革新,总之皇上的这首白话诗文,一下子就把大伙儿都听傻了,好半晌才回过劲儿来。
李太后先是惊愕,后是陶醉,最后是享受。她听得出来,这首诗好象是读给晴天听的。
在诗会之前听说这些桂、菊之诗都是晴天与儿子通信时告知他的,这首诗不会也是他俩共同写作出来的吧。真要如此,也真是相得益彰了!
“好!”她带头鼓起掌来,带动着仍在兀自发愣的张、冯二人也不停地鼓掌。
那些刚才一通忙碌的乐官,此刻也放下了乐器,拼命鼓起掌来,偏殿内顿时喝彩一片。
朱翊钧仍然有些不好意思,见他们三人只顾着鼓掌,也不点评,自嘲地笑了笑:“这首白话文诗歌其实写得奇好,不如朕开一个先河,自己来点评吧。”
“自己点评?”这位少帝还真是不断推陈出新,刚才出人意料地诵念了白话文诗歌,现在又要求自己点评,真是闻所未闻。不过,对他时常不按套路出牌的方式早已见怪不怪,所以张、冯二人也只有点头称是。
“这首诗分为四片,片片递进。第一片以山月照桂为开端,表明心迹,月光衣(‘意’音)我以华裳,着实很美。第二片点明青春韶华难忘,而迅速又引出第三片的山月之夜最是难忘。第四片作了解答,究竟是什么以致最终难忘呢,是无数音容笑貌,是欢快而毫无感伤。”
皇帝自我点评完,骤然而止,面色如水,俨然已是一代国学大师的模样,看得大家肃然起敬。也是,如此熟悉而钻研一首诗,有几人能做到,正所谓卖油翁之技,唯手熟耳。
“妙妙妙!我主圣明!即便是‘六一居士’欧阳修在世提倡之新古文运动,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