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长安之变(下)
��口称赞,一点儿实惠都没有!他正等着子修率先服软,代表兖州给他进贡粮草物资呢!

  只是,允节(鲍信之字)前几日战死了,子修(曹昂)现在正与青州黄巾反复拉锯攻伐,正在僵持之中。别说给朝廷进贡物资呢,就连兖州军的军资供应都有些困难!不过,伯喈你放心就是,我已经命令那史涣急速赶赴河内郡,从轵县紧急调拨一批物资来,希望能来得及……”

  蔡邕叹息一声,良久无语。

  曹操低声劝道:“伯喈,我知道你不怕死,可是,我却不希望你毫无价值地冤死,你的汉书还没有续写完成。

  我们这些人在朝堂上为你奔走,可你也得做出低头的姿态来,让那日趋刚愎的王允也能有个台阶可下……

  再说了,不为别的,昭姬(蔡琰)还等着你照料,日后她和子修有了孩子,还得靠你来教授诗文,你可不能硬顶啊!”

  蔡邕再次长叹一声,良久方才说道:“我听你的,孟德。唉!”

  一日后,蔡邕上疏认罪,并对王允解释道:“我虽然被那董卓看重,却没有被官职和爵位所收买。毕竟我也算深明君臣大义,岂会背叛朝廷、袒护董卓?!如今不明世事,犯下过错,还希望能够免我一死。我情愿受各种刑罚,只求能有一个机会来完成撰写的汉史……”

  在曹操的奔走下,此书一经传出,许多士大夫都有些恻隐不忍,上疏为蔡邕求情。

  太尉马日磾更是专程前往王允府邸,替蔡邕求情道:“伯喈是难得的旷世奇才,学问渊博,见多识广,特别是对本朝故事了解颇多,应当给他机会,让他继续写成史书,定将是一代巨典!况且伯喈以忠孝闻名于士大夫之中,现在以莫须有之名给他判罪,恐怕会让朝廷有失众望,人心不服啊!”

  不过现在王允也有些骑虎难下,考虑到自己的威信,他依然不肯让步,反而对马日磾说道:“从前,武帝就是怜惜司马迁的才华,让他活了下来。结果司马迁不思感恩,却写出了谤书,以致流传后世、有损朝廷威仪!

  现在国势衰微,各地诸侯并起,对朝廷并无多少敬意。而那蔡邕却对董卓感恩戴德,立场不稳。如果让蔡邕活了下来,那他就有可能偷偷诽谤、污蔑咱们的幼主,对咱们这些先前委曲求全的臣子也会百般诋毁!到时候不仅无益于道德教化,反而会让忠良们蒙受批评与指责!蔡邕,非死不可!”

  马日磾很是无奈,知道王允拿定了主意,也只能退走。他对等候在家中的曹操说道:“王允已经打定了主意,听不进别人的劝说了。要知道,善待人才,乃是一个朝廷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命脉;整理史料、流传经典,则是朝廷法统制定维护的保障之一。如今王允这般不重视贤才,切断了朝廷的命脉,阻碍了经典的传承,岂能长久?只是可惜了伯喈这个人才!”

  数日后,就在曹昂服从朝廷的奏疏抵京后的第二天,就在史涣押解物资进京的前两天,蔡邕被王允下令处死!

  蔡邕死讯传开之后,董卓旧部大惊。蔡邕只不过受过董卓的厚遇而已,可是就连他这样被公认的贤才都被王允活活逼死,就连曹操、马日磾等人接连求情都能被王允硬生生否决,我们这些王允眼中的逆党难道还会有什么好下场吗?!

  就在蔡邕被处死后的第三天,长安城内军营中发生营啸,数十名忠于朝廷的校尉被乱军斩杀。乱军冲出营寨,冲进城里烧杀抢掠,直到吕布出面弹压并许下重赏,士兵们才听从命令返回营地,此时的长安城已经乱成一团、四处火起。

  见此情况,士孙瑞赶忙跑到王允府上,劝说他以皇帝刘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