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22
这样想法的人很多,真正付诸实施的却没几个,而那仅有的几人,下场好像都不咋样,有被吓傻的,有失踪的……反正没有一个有好结果。
季宣和一家倒是一点损失都没有,第一批人铩羽而归之后,极个别仍不信邪的人,又派了第二批,照样是有去无回。这下子安静了,没人再有那个胆子捋虎须。
对于各自打着小九九的人,没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季宣和可以视而不见。对于直接出手偷袭抓活口,季宣和毫不手软。他在末世经历了那么多年血腥生活,直到他穿到锦朝,日子才渐渐回归正常。
见过血的人,你要让他对人下不了手,那显然不可能。要真这样,季宣和哪里能在末世安稳活上十几年,要不是他最后实在倒霉,估计他此时还在末世呆的好好的,那锦朝也就没他什么事了。
自从粮食产量翻番后,田税也随之提高,好在提高的幅度不大。诚然,百姓们听到此消息心里头不会舒服,可一想到扣除税赋之后,余粮是以往的近一倍,他们又不抱怨了。出产多了,要是赋税不涨,还真有些说不过去,况且涨价并不多,除了一开始有些不爽之外,之后都按时缴纳税粮。
季宣和这么一个举动,受益最大的群体就是广大农户。也许总体上官宦富户得到的利益更多一些,但田庄出产,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于百姓而言,那可就真正是雪中送炭,其中的差别一眼就能看出来。
尤其是季家的佃户,几乎都尝到了甜头。除了第一次,之后每一回,佃户都是紧跟东家的脚步走,绝不多走一步,也不少走一步,规范得很。要说谁家最为得益,那非杨树林家不可。
原本一大家子几十口人,都窝在六七间泥瓦房中,饭也吃不饱,房子也住不开。谁想博了那么一次,杨家就起来了。
如今,杨家又起了好几间泥瓦房,住的比以前宽敞多了,之前的债务还清不说,还有部分结余。嫁娶上也好了许多,他们家儿郎再不愁娶不到媳妇了。
为了感谢东家,每次邵云辰去巡查时,杨家都会备上一些山货以表谢意。邵云辰没有反对,见他们送的实惠,并不值多少钱,贵在心意,他便收下了。
第一次邵云辰没有准备,就没有回礼。他手边的东西对于农家来说,太过值钱,给他们反倒不美,便决定等下一次带上一些自家织坊出产,实用,但又不贵的布料,当作回礼正合适。
杨家是真心实意感谢,他们绝不会想到,就因为心意赤诚,却得到了意外的回报,家中孩子们穿着崭新的棉布衣衫,一个个笑逐颜开,边上的大人们也看得直乐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