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殚精竭虑
后,几间略显陈旧的农舍出现在眼前。

  一个五十多岁的农民远远地看到一群人往自己的家里走,连忙迎上来往家里赶。他刚走进家门口,总理一行已穿过他家屋后的柑橘园和竹林,笑容可掬地来到了院坝上。

  “我想与你们聊聊家常,所以没打招呼就来了。”总理趋步向前,伸手紧紧拉住农民大叔的那双此时此刻还沾着泥土的手说。

  那农民大叔激动得手足无措地说:“我只是在电视上见过您,没想到总理会亲自来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此时闻讯赶来的乡亲们七手八脚地把板凳搬到了院坝上,招呼远方来的“特殊客人”。

  “这说明我们有缘分呀!”总理一边风趣地说,一边招呼乡亲们在他身边坐下。“我很想跟大家谈淡,听听你们的心里话。”总理语重心长地说。

  在满是杂草和枯叶的潮湿院坝上,总理和乡亲们兴致勃勃地拉起了家常。

  总理问大家:“乡亲们,退耕还林补偿的粮食够不够吃?”

  乡亲们纷纷说:“够吃,够吃。”

  “孩子们读书的学费高不高?”总理继续问。

  其他的农民一听这个都沉默不语,这时一个声音说:“不高,不高,比着城里孩子,我们这里学费还是很便宜的。”说这话的是村长,他比较有政治觉悟,怕说高了会影响当地政府的形象。

  总理继续问:“你们农村电费贵不贵?”

  其实农村的电费比着城里贵多了,但是农民不敢说啊,只好随声附和说:“不贵,不贵,我们不像城里人,家家用冰箱、空调,我们就是照明,用不了几度电的。”

  总理还是不放心,于是说:“你们增加家庭收入,除了搞点种植、养殖外,还有别的门路吗?”总理非常关心大家的实际收入问题。

  “收入主要靠打工。我们村的壮劳力大部分都在外打工。”一位四十多岁的村民回答说。

  “在什么地方打工?一年能挣多少钱?”总理关切地问。

  “大部分都在新县城搞建筑,一年的收入大概有五六千元吧。”一个村民接过话茬说。

  “那还不错!工钱能按时拿到吗?”总理追问。

  一问到这,几个打工村民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愁容,但没有人敢回答。他们害怕万一讲错了,得罪了当地的官员,所以面面相觑,就是没有人主动开口。

  总理知道大家心里还有话,于是就开导大家说:“大家还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

  “总理,我想,我想说说我家里打工的事。”一直坐在总理左侧的一个农家妇女有些腼腆地说。

  总理侧过身对她说:“你说吧。”

  这时,坐在旁边的地方主要领导也鼓励说:“有什么事只管对总理照实说。”

  那位农妇说:“现在我们农民的收入主要靠打工,但是打工太难了,干了活却一直拿不到工钱。我男人在新县城修万步梯的工钱,到现在都还欠着2000多元。我两个娃儿读书一年就要2000多元,没钱怎么办哟?”农妇看着一筹莫展。

  听着农妇的叙述,总理的神情顿时严峻起来。

  “听说政府把修广场阶梯的钱拨下去了,但是包工头们扣着民工的钱不发。”一个农民接过话头说道。

  总理眉头紧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