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2
��你要想在官场上混得好,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小圈子,仅仅靠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万万不行的。因为现在的人,绝大多数没有革命理想了,大家都现实得很,谁能给我利益,我就跟谁干。一句话,有奶便是娘!什么理想、信念,说得冠冕堂皇,其实屁都没有!许多人内心里想的就是吃好些,穿好些,多赚些钱,多搞几个漂亮女人,把自己的一生活得风光些,没有遗憾。为了争取更多的利益,只能靠集团的力量,于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成了官场上的常态。围绕每一个官场上的大佬,都有若隐若现的权力圈。官场大佬的工作,就是千方百计扩大自己这个小圈子的影响力,为自己圈子里的人争取更多的利益。

  第二,李耀也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官员,有真本事,几十年的宦海沉浮,把他已经训练成了一个有一定政治手腕,有丰富的斗争经验的高级领导干部。你想啊,在当今这么复杂的社会生态里,一个从基层的乡党委书记,能够一路升迁做到省长位子的人,能是些什么人?不是人精是什么。他要是没有些真本事,早就被淘汰了!相对于王一鸣的升迁之路,李耀的升迁之路更曲折,更复杂,更考验一个人的智慧。

  他是农民的儿子。在李耀的老家w省,在家乡人眼里,李耀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从小就聪明伶俐,读书很好,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当上了大队支书,乡党委委员、团委书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文革结束,拨乱反正,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李耀抓住机会,复习两年,终于考上了省里的一所本科院校。毕业后回到家乡所在的地区,做了地区行署办公室的秘书科科员,几年后做了副科长,督查室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后来下派,到县里当了副县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此后他就进入了升迁的快车道,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从县长,县委书记,做到副市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最后被交流到西江省,做了省委副书记。他草根出身,能最后做到一个省的省长,充分说明了这个人善于抓住机遇,能力非凡。

  对于今后几年和王一鸣的相处之道,李耀在内心里早有打算。首先是冷静观察,摸清楚王一鸣的思路,看清楚王一鸣的用人导向。其次,要主动和王一鸣搞好关系,配合王一鸣的工作,毕竟王一鸣是班长,他是副班长,副班长和班长闹不团结,后果很严重。最后,在关键的问题上,要懂得和王一鸣搞好沟通,双方互谅互让,找出大家都能接受的底线,搞利益交换,为自己小圈子里的人谋取最大的利益。至于全省的改革开放发展大局,那都是摆在面上的,对新闻媒体说的,糊弄老百姓的。其实,官就那么多,钱就那么多,用谁做社会都会发展,只不过用对了一些人,发展的步伐就快一些,效果会好一些而已。

  王一鸣刚才讲话的时候,李耀认真看了看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他翻看了一遍,立即就明白了,首先是第一项,调整范一弓、马正红、况远征三个省委常委的工作,从安排的情况看,况远征无疑是最大的赢家。这说明王一鸣和况远征的私人关系不错。马正红从不重要的城市,调整到重要一些的城市,说明行情也在看涨。只有范一弓是行情下降的,这说明,在王一鸣的心里范一弓是失宠的。范一弓原来是杨春风喜欢的人,他失宠理所应当。一朝天子一朝臣吗!这个可以理解。这三个人和李耀都没有特殊的关系,都是普普通通的同事,所以李耀犯不着为哪一个说话,或者打抱不平,并因此得罪王一鸣。按照惯例,省委书记表态后,省长第一个发言。如果王一鸣的决策让李耀感到非常不爽,他就会权衡利害,认为适当地发作一下,会提醒一下王一鸣,让他收敛些,对我李耀尊重些。他就会提出反对意见,这样省委常委会就没办法开下去了,省委书记和省长意见不一样,其他的省委常委更不敢轻易表态了。同意省委书记吧,无疑就得罪了省长;站在省长一边吧,就得罪了省委书记。这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