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色拉
p;两位妈妈听了也不再吵了,期待的看着梅兰妮。

  她让乔妈去摘了几根黄瓜和一些青豆来,让鲁妈把土豆洗干净和豆,鸡蛋一起用水煮了。

  教宛娘用一根筷子,在蛋黄上戳了一个洞,往里面加了些油,搅拌,调色拉酱。调色拉酱的关键就是油要一点一点的加进去。

  黄瓜和土豆,鸡蛋切成丁块,青豆剥出豆荚煮熟。然后用色拉酱加盐和几滴醋调拌。

  “这就能吃了?”乔妈问。

  梅兰妮给每人盛了一小碗。众人开始还是小口的尝着,几口后,发现还不错,就都大口吃了起来。加上些剩馒头,一顿晚饭也尽够了。

  席羽绢又有了新点子,“如果加上些孙春阳的茶腿丁,更好吃,放在唐风卖,又多了一项小吃。”

  梅兰妮说,这里面的食材可以根据季节做调整,还可以加进些水果,没有土豆时还可以用芋头等。

  羽绢一一记下了。

  羽绢问道,“为什么叫它色拉。好奇怪的名字。”

  这一问,把梅兰妮问住了,原本外国人叫它salad。

  好在苏州人不排外,而且还对海外的新东西很感兴趣。天气热的时候,吃这样的食品不油腻。所以,这叫色拉的新食品,在唐风还是很有市场的。成了唐风的看家食品之一。

  苏州的事比较平稳,梅兰妮就去了上海看看。

  看见已经矗立起的仓库,和部分厂房。

  想到申老农的烦恼,梅兰妮与秦炼商量后,就把东山的库存棉花搬运过来。

  如今黄家平组织了船队,加盟华记,船队的船都被改造了。速度比过去提高很多。华记江南的物流都交给他们。华记有电台联系,船队的行程能安排的很合理。经济效益肯定比起过去大幅度提升。

  由于他们频繁的在江南一带来来去去。引起了漕帮的重视,但是黄家平的船队并没有和他们抢生意,所以,他们也不能有什么反应。只是对附近增长了一只运输船队,心里感到很不舒服。

  秦炼见梅兰妮来,说道,“你来的正好,在这里坐阵几天,我要离开些日子。”

  梅兰妮问,“难道南方有什么事情?”

  秦炼道,“南少林寺已经建成,我要亲自去天台山迎莱山法师,再送他去南少林。”

  梅兰妮知道这是洪门里的大事。关照了几句路上小心的话,也没有多说别的。

  黄家平等人都已成了洪门弟子。迎莱山是洪门的大事,黄家平安排其他人去东山运棉花,自己跟着秦炼去了天台山。

  从天台下来,经过台州,再经过温州,到琅琦。从那里去南少林只一天的路程。

  华记的海运经常走这些地方,为了停船方便,在温州和台州都建立有自己的小基地。这些小基地都是建在附近的海岛上,离那州府相当远。

  温州的基地要大些,因为龙泉的瓷器要装船从瓯江顺流而下,所以,在瓯江出海口的灵昆和洞头处都有码头仓库和田地。也多是安排被清廷排斥的莆田人过去和招募了西北部的穷人。经过两年的经营,初具规模。

  秦炼这几年在沿海一带,建立了多个小基地。沿海南下,目前最远的基地是在琼州。这些基地大都建在了岛上,如金门,南奥,香港,这些地方由于海禁都曾荒芜过,只是在近年才有人迁移过来,但也是零零星星。

  南方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