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 火柴
emsp; 羽绢说,"不瞒你说,那还是我的主意.那地方做茶室肯定有的赚.很快就能把成本收回来."羽绢知道梅兰妮喜欢收回投资快的生意.

  是啊,茶室走的是高级会馆的路子,不象茶馆,虽然每天来茶馆的人很多,但是每天的营业额也就几两银子的事.

  后来,两人讲到以后给李芸分成的事宜,羽绢有些迟疑了.

  这年头没有稿费的概念,连出书都是自掏腰包.江南闺秀在深闺些弹词,平日里唱唱说说的解闷.谁有稿费?有人替她唱了,那就是抬举了她,给了她名气.这都是化钱买不来的.

  梅兰妮吃憋了.想了一会子,她又说,"其实,写东西也是很辛苦的.写出好的作品尤其难.李芸与我们有交往的好,我也是想要用这样的方式对她补贴些."

  羽绢道,"那如果日后别人的弹词拿来唱,是不是也这样分成?"

  "如果,听的人多,那也这样分成给作者.这样还有个好处,就是,日后,有人些了好作品,就会优先考虑给我们.光靠一部玉蜻蜓是唱不了多久的.还有话本也是这样."

  对于这一条,席羽绢勉强答应再考虑考虑.

  第二日,停云阁里出了新鲜玩意,一种点火的东西,两包火柴在座位之间传递,经大家试划后,店中伙计推销起来.

  有人问,"几钿?"

  "五文一盒."

  苏州人是会算的.‘一盒多少根?‘

  ‘一百根.‘

  就有人先要了一盒,当场把它倒出来,一五一十的数起来,不只一百,竟有一百零五根.

  这下合算了,旁边的人也买了,也倒了出来,一根根数起来,这次是一百零四根.也不算太差.

  这年头,一壶茶都要十六文,五文一百根的火柴是个很好接受的价位.

  所以,当场就有很多人买了起来.上午卖出近一百盒.

  中午时分,那些拿着火柴回家的人,自然都献宝一番,当家的主母们还要精乖.算下来比用火镰,火石,火绒要合算,还使用方便.

  她们问,这东西停云阁哪里来的?

  被问的,都想不出来,只是摇头.有的猜测,可能是海外来的.

  这么好的东西,价钱又不贵,为什么不多买几包.十盒也不过是三壶茶钱.以后都不一定再能碰上.

  这些话提醒了那些人.吃了午饭,又都去了茶馆,这次买的就多了,有人要买十盒,二十盒,有人还要一百盒.

  不行,茶馆伙计说,我们东家说了,为了让大家都能买到,所以每人限购十盒.

  十盒也行,那些人争先恐后的拿出铜钿.到了说书的辰光,茶馆店里还是闹轰轰的.

  后来,茶馆的伙计在外面摆了摊,才让茶馆里安静了.

  茶馆外面排起了队,一个人限购十盒.苏州人喜欢看热闹,见人家排队,就要问个究竟,生怕有什么好事体将自己拉下.也有那耐心的,一一做了说明.那些人也就排到了队伍里.又有那脑子活络的,想到,一次买十盒,那再排一次队不就可以再买十盒了吗?

  所以那条队伍始终是长的.一直到了黄昏,收摊了,那些人才散了,讲好明天再来买.

  到了晚上,羽绢结算后,那天卖出五百多包,每包十盒.算下来就有二十五两银.这个营业额让人鼓舞.

  梅兰妮这次带来的火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