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稿费
�金时行."
李果另有看法,"要我讲,燕云山的<三国>不凡,和以往的三国大不相同.人物各具性格,曹操尤其好."
这个<三国>的话本,是齐逸根据后世<三国>电视剧的格调来改变,人物都不脸谱化.加了不少细节.
李芸告诉梅兰妮,"爹爹每日下午都要去停云阁听<三国>."
梅兰妮道,"那好啊,让他们给保留个位子."
李果说,"他们是留了个好位子给我.为了这个师座差点吵起来了."
"师座?"梅兰妮心中发笑.
李芸讲了原委,原来,从燕云山说<水浒>起,李果就每日下午听说书.茶馆里的人见李果来,便留了中间第一排的那张桌子给他.开始时,听说书的人不多,倒也没什么人争,后来,听书的人多了,又有那些个有背景的人来,便要占那张桌子.店中伙计再三说明,那些人就是不肯让.
相持不下,店中主管出面说明,这张桌子是进士们为自己的老师保留的座位.如果占着不让,今儿的书也不说了.
苏州人最讲师道尊严.对读书人都很尊重.听到这样的解说,也只有让了座位.为了以后再碰上这样的麻烦,这张桌子上放上了一个木牌,上写着"师座".从此那张桌子倒也没人来占.渐渐的都知道停云阁里有一张专门为进士们老师保留的一张桌子.
"我每日和文行兄也就厚着老脸坐在那里了."李果笑着.
梅兰妮道,"这原本就是应该的,没有老师的教导,他们如何能有今天.这点孝敬算不得什么.再说了,两位老师坐在那里是为他们捧场呐."
李芸说,"<三国>再好,不如评弹好听."
李果听了,嗤了一声,"你那<玉蜻蜓>说来说去就是两家人家的事,哪象<三国>是胸中丘壑,眼里风云的."
父女两就要起争执,梅兰妮赶紧转了话头,"听说你现在在写新的弹词?"
李芸说,"我一直在写了改,改了写,到现在也没有选定,这写弹词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梅兰妮想了想,"就写苏州四才子的故事."
她讲了唐伯虎考场失利后,发誓要做'江南下第一风流才子',于是和祝枝山,文徵明等人游戏人间.里面有<三笑姻缘>,<王老虎抢亲>,她讲了唐伯虎的风流,祝枝山的阴噱,文徵明的忠厚,周文宾的英俊.
再讲了四个人的小故事,如,四个人拆字为诗.祝枝山等人去唐伯虎家,见唐伯虎在门墙处种树,祝枝山调侃道,"闲种门中木".
唐伯虎对道"思耕心上田."
文徵明续也不甘落后"秋点禾边火."
周文宾做结尾"甜生舌后甘.'
又讲了祝枝山的文采好,要的润笔也高,当时有个吝啬的,只给了一半润笔.让祝枝山在一副画着别离的画上题诗,祝枝山不动声色,用笔在那画上写下了,"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就停了.那人见到就很生气,祝枝山道,"一半的润笔,自然只得一半的诗."那人见这几句,怎么都不信他能续好了.便拿出了另一半润笔与他赌.祝枝山续道,"任尔南北东西,千丝万缕,也难系得郎舟住.这厢鸣鹧鸪,那边唤杜鹃,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不如归去'."
梅兰妮讲的是后世的评弹,当然是有声有色,连李果都听住了.
&emsp
李果另有看法,"要我讲,燕云山的<三国>不凡,和以往的三国大不相同.人物各具性格,曹操尤其好."
这个<三国>的话本,是齐逸根据后世<三国>电视剧的格调来改变,人物都不脸谱化.加了不少细节.
李芸告诉梅兰妮,"爹爹每日下午都要去停云阁听<三国>."
梅兰妮道,"那好啊,让他们给保留个位子."
李果说,"他们是留了个好位子给我.为了这个师座差点吵起来了."
"师座?"梅兰妮心中发笑.
李芸讲了原委,原来,从燕云山说<水浒>起,李果就每日下午听说书.茶馆里的人见李果来,便留了中间第一排的那张桌子给他.开始时,听说书的人不多,倒也没什么人争,后来,听书的人多了,又有那些个有背景的人来,便要占那张桌子.店中伙计再三说明,那些人就是不肯让.
相持不下,店中主管出面说明,这张桌子是进士们为自己的老师保留的座位.如果占着不让,今儿的书也不说了.
苏州人最讲师道尊严.对读书人都很尊重.听到这样的解说,也只有让了座位.为了以后再碰上这样的麻烦,这张桌子上放上了一个木牌,上写着"师座".从此那张桌子倒也没人来占.渐渐的都知道停云阁里有一张专门为进士们老师保留的一张桌子.
"我每日和文行兄也就厚着老脸坐在那里了."李果笑着.
梅兰妮道,"这原本就是应该的,没有老师的教导,他们如何能有今天.这点孝敬算不得什么.再说了,两位老师坐在那里是为他们捧场呐."
李芸说,"<三国>再好,不如评弹好听."
李果听了,嗤了一声,"你那<玉蜻蜓>说来说去就是两家人家的事,哪象<三国>是胸中丘壑,眼里风云的."
父女两就要起争执,梅兰妮赶紧转了话头,"听说你现在在写新的弹词?"
李芸说,"我一直在写了改,改了写,到现在也没有选定,这写弹词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梅兰妮想了想,"就写苏州四才子的故事."
她讲了唐伯虎考场失利后,发誓要做'江南下第一风流才子',于是和祝枝山,文徵明等人游戏人间.里面有<三笑姻缘>,<王老虎抢亲>,她讲了唐伯虎的风流,祝枝山的阴噱,文徵明的忠厚,周文宾的英俊.
再讲了四个人的小故事,如,四个人拆字为诗.祝枝山等人去唐伯虎家,见唐伯虎在门墙处种树,祝枝山调侃道,"闲种门中木".
唐伯虎对道"思耕心上田."
文徵明续也不甘落后"秋点禾边火."
周文宾做结尾"甜生舌后甘.'
又讲了祝枝山的文采好,要的润笔也高,当时有个吝啬的,只给了一半润笔.让祝枝山在一副画着别离的画上题诗,祝枝山不动声色,用笔在那画上写下了,"东边一棵大柳树,西边一棵大柳树,南边一棵大柳树,北边一棵大柳树."就停了.那人见到就很生气,祝枝山道,"一半的润笔,自然只得一半的诗."那人见这几句,怎么都不信他能续好了.便拿出了另一半润笔与他赌.祝枝山续道,"任尔南北东西,千丝万缕,也难系得郎舟住.这厢鸣鹧鸪,那边唤杜鹃,一声声'行不得也哥哥.'一声声'不如归去'."
梅兰妮讲的是后世的评弹,当然是有声有色,连李果都听住了.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