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浙皖战役(31)
将整个集团军的指挥权移交给程子远是不可能的,但如果由程子远指挥一支机动打击力量,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不久,以四月份新组建的新兵补充大队为基干,加上从第21军和第50军抽调的部队,配属了集团军唯一的一个山炮营,一共5000多人,组成第23集团军第1支队。
同时,许鸣通过协调,从48军第138师抽调一批部队,也有5000多人,配属到第一支队里面。此时,第一支队的兵力已经有上万人马,并且具备了一定的野战能力和攻坚能力。
让第48军配合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是许鸣和桂系的关系不错,明光之战和安庆之战,许鸣和桂系都相互帮助,在邕宁之战中,白崇禧能收复桂系的老家南宁,获得国光勋章,这其中承接了许鸣很大一份人情;另外一方面,许鸣在电话里对着李宗仁承诺,此次作战,他有很大把握。
“程主任,有把握吗?”听到程子远要去反攻,还是去敌人后方反攻,唐式遵颤抖地道。
“总司令,打仗是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但要有绝对的信心,这次我军出击,是反客为主,直指敌人的要害,此战,我军必胜!”
一万一千多人,排成长长的队列,向东南方向挺进,那是日军的后方,士兵们背着粮食、弹药和装备,像一条灰色的利箭,在山地里穿梭。
唐式遵的脸上,满满都是担心,这次是把整个集团军的精锐全部用出,还是投放到没有依托的敌人后方,战斗是只能胜不能败的。
似乎是看出唐式遵的担心,第138师师长莫德宏道:“唐司令,当年许鸣也是这样,这样年轻,这样决绝,充满勇气去和敌人战斗。”
“ 程子远会是第二个许鸣吗?”
莫德宏摇摇头,“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许鸣了。”
第一支队的行进非常顺利,不仅仅是中国军队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还有日军无法组织封锁线,一个第6师团仅仅2万人,是不能封锁上千公里的防线。
不过总指挥程子远还是采取了非常稳妥的措施,部队在夜里赶路,白天休整。
9月7日,部队赶到了预定的集结地,宣城新河,就是当初邹文华带部队准备在此伏击日军的地方,因为情报泄露,伏击没有打成。
“长官,宣城只有300多鬼子,还有伪军一个大队,大约500多人,在新河,大约有50多个…”
说这话的是一个圆脸、带着眼睛的中年男子,正是第22师团步兵第84联队的第三大队翻译,第22师团去浙江作战后,他没有随军前去,而是继续留在宣城。
果然如程子远所料,日军的主力全部在前线,皖南重镇宣城居然只有300多个日军,其余的都是伪军,而且,南漪河到宣城的必经之路只有几十个鬼子。
看来这场战斗是稳赢的了,这也是程子远选择宣城作战的重要原因,宣城和广德的重要性肯定是不如芜湖方向,选择这里的作战意义不如芜湖,但这个地方是日军的薄弱环节,一旦出手,胜利的把握是很大的。
第一支队,基干是以训练才4个多月的新兵组成的,第21军和第50军的补充部队也都是屡战屡败,士气不高,第138师的部分则是客军。
现在部队的最重要方面不是和日军决战,而是取得一场胜利,只有胜利,才能保证部队的士气。
“纳尼?新河遭到5000多支那武装力量攻击!”宣城留守的独立步兵第11大队的冢本贤谷太少佐大惊。
<
不久,以四月份新组建的新兵补充大队为基干,加上从第21军和第50军抽调的部队,配属了集团军唯一的一个山炮营,一共5000多人,组成第23集团军第1支队。
同时,许鸣通过协调,从48军第138师抽调一批部队,也有5000多人,配属到第一支队里面。此时,第一支队的兵力已经有上万人马,并且具备了一定的野战能力和攻坚能力。
让第48军配合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是许鸣和桂系的关系不错,明光之战和安庆之战,许鸣和桂系都相互帮助,在邕宁之战中,白崇禧能收复桂系的老家南宁,获得国光勋章,这其中承接了许鸣很大一份人情;另外一方面,许鸣在电话里对着李宗仁承诺,此次作战,他有很大把握。
“程主任,有把握吗?”听到程子远要去反攻,还是去敌人后方反攻,唐式遵颤抖地道。
“总司令,打仗是不可能有绝对的把握,但要有绝对的信心,这次我军出击,是反客为主,直指敌人的要害,此战,我军必胜!”
一万一千多人,排成长长的队列,向东南方向挺进,那是日军的后方,士兵们背着粮食、弹药和装备,像一条灰色的利箭,在山地里穿梭。
唐式遵的脸上,满满都是担心,这次是把整个集团军的精锐全部用出,还是投放到没有依托的敌人后方,战斗是只能胜不能败的。
似乎是看出唐式遵的担心,第138师师长莫德宏道:“唐司令,当年许鸣也是这样,这样年轻,这样决绝,充满勇气去和敌人战斗。”
“ 程子远会是第二个许鸣吗?”
莫德宏摇摇头,“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许鸣了。”
第一支队的行进非常顺利,不仅仅是中国军队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还有日军无法组织封锁线,一个第6师团仅仅2万人,是不能封锁上千公里的防线。
不过总指挥程子远还是采取了非常稳妥的措施,部队在夜里赶路,白天休整。
9月7日,部队赶到了预定的集结地,宣城新河,就是当初邹文华带部队准备在此伏击日军的地方,因为情报泄露,伏击没有打成。
“长官,宣城只有300多鬼子,还有伪军一个大队,大约500多人,在新河,大约有50多个…”
说这话的是一个圆脸、带着眼睛的中年男子,正是第22师团步兵第84联队的第三大队翻译,第22师团去浙江作战后,他没有随军前去,而是继续留在宣城。
果然如程子远所料,日军的主力全部在前线,皖南重镇宣城居然只有300多个日军,其余的都是伪军,而且,南漪河到宣城的必经之路只有几十个鬼子。
看来这场战斗是稳赢的了,这也是程子远选择宣城作战的重要原因,宣城和广德的重要性肯定是不如芜湖方向,选择这里的作战意义不如芜湖,但这个地方是日军的薄弱环节,一旦出手,胜利的把握是很大的。
第一支队,基干是以训练才4个多月的新兵组成的,第21军和第50军的补充部队也都是屡战屡败,士气不高,第138师的部分则是客军。
现在部队的最重要方面不是和日军决战,而是取得一场胜利,只有胜利,才能保证部队的士气。
“纳尼?新河遭到5000多支那武装力量攻击!”宣城留守的独立步兵第11大队的冢本贤谷太少佐大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