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烽火南浔(63)
��卢汉第60军沿德安西南方向的山地,深坳岭、邹家垄、暗山一线攻击前进,双方处于僵持。”

  刚介绍完情况,关麟征那特有的带着陕西音调的大嗓门就亮了起来,“总座,现在小鬼子凭借德安附近的山地做持久抵抗,我军武器低劣,一味强攻恐怕不会有好的效果,刚才在路上我和佐民商量了一下,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从正面,沿着铁道线进攻,一路从西南的磨溪、聂桥方向实施迂回,直插敌寇侧后。”

  “果然是中央军,自己在路上就决定了,”薛岳心里腹诽道,不过他脸上没有显示什么,而是抬头问道:“那谁负责正面进攻?谁负责侧后迂回?”

  王耀武笑道:“总座,您看我的部队从侧面出击如何?”

  薛岳点点头,脸色庄重了起来,站起来说道:“既然这样,就以5天为限,5天之内,第74军必须迂回到芦溪、丰林一线!”

  得到薛岳允许后,第74军上下2万余名士兵,从修水一线出发,沿郭村、罗公山,在11月3日中午,到达了磨溪一线。

  第74军的装备在国军里只能算一般,全军2万多人,只有12门山炮,3000把98k步枪,3000把中正式步枪,其余的都是汉阳造,但是武器装备并不是衡量强兵的唯一标准,从士兵们的脸上的神情,可以看出,这支部队有着极强的战斗意志。

  每个士兵都携带着沉重的负载,有的背着粮食,有的背着炮弹,炮兵和运输兵也吃力地抬着炮筒和炮架,整个队伍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哀叹,像一支洪流,连绵不断地向远方涌去。

  走在最前面的,是第153旅旅长张灵甫,他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用冷峻的声音命令道,“已经走了80里,还差50里,命令所有部队,不准停下来,必须在傍晚时分,赶到宋家村!”

  洪流再次加快了速度,整个大山,只有武器和装备碰撞时产生的响声。

  *********

  对日本来说,战争不仅发生在交火的前方,后方同样也不得安宁。

  安徽省无为、沿江的一处山地,一个中国士兵用望远镜看着江面。

  江面上来了一溜船只,望远镜里,船只上的太阳旗迎着风飘荡,旁边的日本兵带着钢盔,三三两两地散布在甲板上。

  船的吃水很深,显然带有不少的辎重,望远镜里还出现了高射机枪,应该是防备中国方面的空军部队。

  山头上的中国士兵放下望远镜,回头对另外一个士兵道:“赶快发报,说发现一支日军船队,共15艘,其中3000吨大船1艘,1000吨-3000吨中等船只7艘…”

  电波很快发到铜陵和武汉,在铜陵的一处江岸,数百个中国士兵忙碌着,所有的士兵手上不是拿着刀枪,而是4人一组,抬着一个个像水缸一样的黑乎乎的东西。

  这些自然是水雷,重达200斤,号称舰船杀手,负责这个区域布雷的,是海军布雷大队大队长林尊。

  林尊看了下怀表,日军的运输队大约6个小时后会到这个地方,现在布雷,正是时候。

  士兵们小心地将雷拖到船上,布雷可不是放到江边就不管了,而是用小船送到江心的航道上,定好标深。

  不远处传来了隆隆的炮声,是国军掩护布雷的山炮部队和日军的扫雷战队在交火,长期的布雷和扫雷交锋中,双方都成了知己,日本人也知道他们的运输行动不可能瞒过对手,在船只到达之前,日军的军舰掩护着扫雷艇扫雷。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