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排长柳俊生的特殊使命
��帮忙了。许鸣每所小学出资一万元,作为先期的资金。

  这个计划充满了许鸣的理想。许鸣发现这个时代文人很受尊敬,大学校长能和国家元首同起同做,知识分子薪资很高。但另一方面,却是大多数儿童得不到基本的教育。如果说国家不重视教育的确不公平,但长期的战乱和庞大的军费更进一步压缩了本就极不宽裕的教育开支。

  两人说得头头是道,旁听的李小公子兴趣缺缺,“俊子哥,你那里是不是真有机关枪和机关炮。”然后又显露出一副惊诧的神情,“听说你们那有四大金刚、十三太保,是也不是。”

  “当然不是,我们现在是革命军队,不是军阀武装,是没有这些义子干儿的,不过,机关枪和小钢炮确实有。”柳俊生回应道。

  “那你们每天放不放枪、放不放炮”,李公子对军营的事情显然要打破沙锅问到底。

  “当然要教练哩,不过平时放的都是空包弹,里面不装弹药,怕新兵刚上手打到人身上。”

  这个时候老李接了上来,“听说你们以后要和小日本干仗?”

  “那小日本凶不凶?要打仗是不是要去东北?”李小公子也问道。

  柳俊生正色道:“日本已经打到关内,他们越凶我们越要打,中国什么时候怕小日本了。长官说的对,在河北打和江苏打比在湖南打要好。真要打到祁阳,飞机、大炮一炸,祁阳就坏了。“

  虽然李家父子没有看过飞机,也只能想到大炮的模样,但显然不怀疑这两样武器的威力。

  “小日本是不是长的比较矮”。李公子继续发问。

  “恩,一般比中国人矮,但是比较粗。不过他们大多数是罗圈腿。”说到这,柳俊生一脸的不屑,即便他知道中国远较日本落后,但还是有这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存在。

  很难说这种观念不正确,抗战中,正是这种或类似的民族自尊心鼓励无数青年去从事那场看起来力量悬殊的战争。很多时候自大和自信分不清楚,但在逆境中,人哪怕还是“自大”一点的好。

  午餐非常丰盛,哪怕是一年前,柳俊生也不可能享受得到,更不用说是在乡里首富李乡长家。此时的两位,推杯换盏,夹菜舀汤,看起来真像是一家人亲密无间。

  柳俊生也出色完成了他的任务,这正是许鸣的设想,他的部队要想成为家乡的子弟兵、要想得到祁阳百姓的拥护,不是靠嘴巴说说就可以的。否则,很有可能在祁阳的某个村庄,一个小屁孩站在土包上,用手捏着鼻子嗯嗯地模仿宣传干事:“乡亲们、父老兄弟们,要拥护我们、拥护保安团……。”然后底下一片哄笑声。

  建立士兵尤其是军官的荣誉感,并得到当地群众的尊敬;切切实实地帮助当地百姓,得到人民的拥护;队伍加强和县乡阶层名流士绅的沟通和交往,加强与其的合作……。这些,正是许鸣的苦心经营,他并不能确定这是一条通向光明的康庄大道,但是,他还是坚定地,一步一步地,向前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