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紧急受命
汉王杨谅之藩时,却不幸病委,最后不得不把这件棘手之事交给杨广。

  杨广最初是想用计谋将杨巅骗回京城,在杨坚病重期间,他便假借杨坚的名义派屈突通赴相州召杨谅进京,不料杨坚驾崩的消息泄lu,杨谅不肯返京,举旗造反已是必然,尽管现在杨谅还没有公开造反,但他们必须要及早准备,以免被杨谅杀得措手不及。

  御书房内,除了杨广外,还有杨素、宇文述、长羽员等大臣,另外还有晋王杨昭和豫章王杨睐。

  他们协商一夜,都着实有点疲惫不堪了。

  重大事项都已经定下来,晋王杨昭极力推荐杨素为主帅,而豫章王杨睐则主张宇文述为主帅,一度让杨广有些为难。

  尽管宇文述和杨素一样,也是大隋王朝的百战之将,但杨广在再三考虑后,还是决定慎重起见,以更稳重更有军事才能的杨素任主帅,封并州道行军总管、冀州道安抚大使,长羽晨为副帅,封相州刺史,宇文述为后军都粮总管,杨素统帅十万关中军,并征发崤山以东军队,共二十万大军征讨汉王杨谅。

  长刷鬣还有一点犹豫,“陛下,臣长子长羽行布在汉王手下做事,臣担心受杨谅制约,不能尽心为陛下效命。”

  杨广摆了摆手,“长孙爱卿能够体谅国之艰难,临危受命,联相信爱卿不会因为儿子而损害国之大义,委公重任,公勿要推辞!”

  杨广见杨素也有话要说,便微微笑道:“莫非太仆也有什么为难之事吗?”

  杨素连忙道:“陛下,老臣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刚才长别将军推荐元庆去幽州,臣有点担心,他毕竟年少,臣怕他误了陛下的大事。”

  杨广准备征调幽州军队向西进攻杨谅,但他得到消息,幽州总管囊抗和杨谅关系密切,杨广怀疑他和杨谅已有勾结,决定秘密抓捕寰抗,长刷员便推荐杨素之孙杨元庆来执行这个任务,杨广对杨元庆印象极好,他当即同意了。

  杨素知道刷子颇有能力,抓捕囊抗他并不反对,但他担心杨元庆统帅不了三万幽州军队。

  杨广背着手走了几步杨素说得有道理,杨元庆虽然善于随机应变,但毕竟年轻,资历不足统帅三万军队恐怕有点吃力,一旦幽州军败,形势就有点严峻了。

  杨广点点头,“那依太仆之见何人人统帅幽州军更为合适?”

  “老臣推荐两人,可其中选一,一个是老臣旧部李子雄,前任江山刺史,现人在洛阳,统帅能力极强……”

  他话没有说完,宇文述立刻反对,“陛下,李子雄资历不足,恐怕难以胜任,老臣推荐代州总管李景,此人武艺高强,统帅能力不亚于老臣,他定能担当此重任。”

  杨广也统帅大军出身,他深知帅将合心的重要,宇文述推荐的李景虽然是名将,如果和杨素不配合……极可能就会导致兵败,他便摇了摇头道:“代州也同样重要,不可临时换将,李子雄联也了解他,平陈时屡立奇功,就以他统帅幽州之军,杨元庆可为其稗将。”

  杨广当即立断,“立刻赴洛阳传联旨意,封李子雄为上大将军、岚州刺史,命他即刻赶往幽州。”

  宇文述今晚只是一个配角,他想和杨素争主帅,失败了,他又推荐心腹大将李景,还是失败了,连杨素的别子杨元庆都得以重任,令他沮丧不已,他一直是杨广的心腹,在杨广登基后,他便渴望成为大隋第一臣,超越杨素,现在他终于明白,不管他再怎么受杨广宠信,他都无法超越杨素这棵根深蒂固的老树,他心中暗暗叹一口气,只能再继续隐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