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未济无咨
��子由各作一篇文章,交由明允公来做评判……”

  苏轼笑着说道:“见复,这个主意不错,当日作得《六国论》之后再未见见复出手作文,这次可要见复一展才学……”

  “子瞻兄莫要笑,这鸡舌汤之文寻常人作来无非是‘奢靡’二字入手破题,今日我们选此题作文自然不能如此平庸,需要发‘非常音’,不然文章漂亮也要事后罚酒三杯!”王景范笑着答道。

  说完俞樾便去请狄惠,而王景范与苏轼则结伴去苏洵所居住的院落。在遇仙寺中苏洵父子三人要和其他三人在一间斗室中打通铺住下,六人不过一桌一椅,现在父子三人居住在一个独立的院落,还有王景范专门买来的一个仆人专门照顾他们,生活环境转变的不是一点半点,不要说王景范几人同时在那里作文,就是再多上几人也不过是再添几张桌椅的事情。

  王景范将事情与苏洵说过后,苏洵沉默片刻笑着说道:“这确实是个好题目,大家就以此为题各作文章一篇,老夫也作一篇,佳文共赏也可切磋一番……”

  不一会俞樾带着狄惠和狄说也来到了苏洵的住处,俞樾在来找狄惠之时正遇到狄青在院中漫步,遂让狄说也跟着来。狄惠兄弟二人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后心中也清楚这白沙书院中或许没有那些名满天下的大儒坐镇,但是眼下接触到的几人才学都不是自己能够望其项背的,虽说俞樾告诉他将会以“鸡舌汤”非“奢靡”破题作文,但是他也知道王景范估计是没想着自己能够做出什么漂亮的文章,多半是相互交往增进学问而已。

  王景范路上已经思量好了文章的主旨,而这篇文章原本便是鞭笞权贵奢靡的题材,不过既然不能以奢靡破题,那多半作文者会将吕蒙正与李绅的结局做对比,多少有些“天命”的意思。王景范能够想到的,料想苏洵父子必然也能够想到,是以他是绝对不会这么写的,甚至他还会反其道而行之,为奢靡寻找借口——父亲曾经对他谈起过类似的事情,在后世甚至鼓励百姓消费以促进财赋发展一说,父亲虽然对此种缘由并不是很清楚,但也讲了不少例子让他明白了其中的一些未曾想过的道理。

  文章以正合,以奇胜,苏洵父子占据了唐宋八大家的三席,苏轼兄弟固然年轻还不及苏洵文笔老辣,但也颇为可观,从那兄弟两人所作的《六国论》王景范便以心中颇为敬服。与这样的人同时写文而不落下风,那就需要以新奇制胜——“天命”之类的东西王景范是绝对不如苏洵父子的,只要是他们能够想到的破题之法自己都不能用,唯独反其道而行之尚有一线希望。

  狄惠兄弟与俞樾看着屋中另外四人同时作文也是颇有意思,苏洵、苏辙提笔凝神不落半字,苏轼与王景范虽然都已落笔但王景范笔走龙蛇,显然又是一气呵成完成文章,而苏轼虽然落笔但也是非常沉稳,似乎觉得写得太快了反而会乱了自己的文思。

  王景范写的虽然快不过看样子文章篇幅也比较大,苏轼反倒是第一个完成,在看过一遍苏轼又提笔修改了个别文字之后算是完稿,待到苏洵完稿之后王景范这才放下笔,苏辙则是最后一个。考场上素有“快手”一说,自大宋立国后三十年有二十余位状元,中间不乏快手夺第的事情,只是经过钱易、李庶等快手被刻意打压之后,这股“快手风”在科举考场上已是很少见到。

  狄惠见过王景范作《六国论》的场景,显然王景范不是李庶那样七拼八凑的“快手”,更似钱易写得快只是因为文思泉涌而已。俞樾对王景范的信心最大,自始至终都站在王景范的桌前,只要写出一张便帮着整理。除了这已是他们两人之间的默契之外,最重要的是他相信写文章也许苏氏父子很厉害,但绝对不会给人十分惊奇之意,而看王景范的文章十有**会开拓自己的眼界,只是即便他跟从王景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