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持书握剑
。
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家人之外,狄青所见的外人除了待皇帝而来的宫中黄门之外,便只有王景范了。对于皇帝的殷切挽留狄青要说不心动那是假的,不过只是王景范一句:“他日三人真正成虎,枢使大人被贬外地,每隔几天皇帝依旧派人来向枢使大人问好,不知枢使大人自信能否逃过这口舌之刃?!”
狄青一愣略微思量之后便朝王景范拱手一拜,转身便回去继续写辞呈了——大宋立国百年,无论是贤臣也罢,权臣也罢,弄臣也好,即便是登顶成为独相也没有一个能够坚持独霸相位十年的。即便以曹彬的威望和战功还有两次就任枢密使的经历——花无百日红,宰相们因为一时的小疏忽被贬然后再复使用,这在百年来大宋的官场上太平常了。就算狄青不是武人出身就任枢密使,当了四年的枢密使也算够长了,任何一个人坐在东西两府首领的位置上太长时间,对他和朝廷都不是一件好事。
王景范摇摇头,狄青在战场上无疑是一员少见的智勇双全的将领,但是在官场上却非常低能——谨小慎微不出错并不是保住官位的良法,越是高位越想着如何退下来再上去才是真的。父亲曾说过官场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父亲前世所生活的时代,官员的官位如果没有极为特殊的情况都是只进不退,大不了保持官阶从一个权力大的官职平调到一个没有油水的地方。
王景范的父亲曾经对《全宋词》下过很深的功夫,当然不是诗词而是上面的人物小传,其中一个收获便是在大宋的官场上随时都要想好退路,甚至晋升到高位之时还要抓住一些机会在恰当的时刻退下来为下一次复起做准备。眼下狄青所要面临的问题多少与之类似,不过狄青是武人出身,要换了韩琦或是文彦博倒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曹彬,更何况狄青又比不了曹彬!
“文彦博这会该为自己体面的退下去寻找机会了吧?!”王景范看着狄青回到书房的背影若有所思的想到。文彦博得罪内侍这件事无论从坊间还是当事人,王景范都了解的很清楚,如果狄青不辞枢密使一职或可在范镇、刘敞、欧阳修等人的不断弹劾下将矛盾的转移,但显然狄青自己递交了辞呈使得文彦博失去了这个机会。
“见复,在下有个不情之请。”狄惠见父亲将王景范送出书房后便朝这边走过来。
王景范笑着说道:“鸿江兄,只要在下能够做到,但说无妨。”
“见复高才,那日在下和五郎从旁听讲获益良多,听得萌甫曾言每日见复都要为其授讲一个时辰,在下与五郎思之也想与萌甫一同听讲,不知见复……”狄惠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虽是达者为师,父亲也有让自己跟在王景范身旁多学些东西的意思,不过他总是对王景范心存敬畏敬而远之,只是总这么下去也不是一回事,自己既然要弃武从文又找不到好老师,放着王景范不用实在是太可惜了。
“这算什么?谈不上什么授课,大家一起不过切磋学问而已,只是在下与萌甫之间也是随兴所至,鸿江兄到时莫要笑话……”王景范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在看到狄惠手中反提着一把长剑笑着问道:“鸿江兄莫非现在还学剑么?”
狄惠将手中宝剑一横双手捧住有些无奈的说道:“在下虽然弃武从文,但父兄皆通武艺,在下岂会不通武艺?只是练得没有诸位兄长那么勤快罢了……”
王景范无言的点点头,对于狄惠这种尴尬的局面他也深感同情,狄惠读书不过一般,而从身量上来看却是个习武从军的好材料,若是悉心培养可是一个不错的儒将。不过狄青算是吃够了武人的亏,狄谅、狄谘和狄咏都是武人出身,到了狄惠这里说什么也不会让他再走父兄的老路,读书去谋出身,之后五郎狄说�
在这段时间里除了家人之外,狄青所见的外人除了待皇帝而来的宫中黄门之外,便只有王景范了。对于皇帝的殷切挽留狄青要说不心动那是假的,不过只是王景范一句:“他日三人真正成虎,枢使大人被贬外地,每隔几天皇帝依旧派人来向枢使大人问好,不知枢使大人自信能否逃过这口舌之刃?!”
狄青一愣略微思量之后便朝王景范拱手一拜,转身便回去继续写辞呈了——大宋立国百年,无论是贤臣也罢,权臣也罢,弄臣也好,即便是登顶成为独相也没有一个能够坚持独霸相位十年的。即便以曹彬的威望和战功还有两次就任枢密使的经历——花无百日红,宰相们因为一时的小疏忽被贬然后再复使用,这在百年来大宋的官场上太平常了。就算狄青不是武人出身就任枢密使,当了四年的枢密使也算够长了,任何一个人坐在东西两府首领的位置上太长时间,对他和朝廷都不是一件好事。
王景范摇摇头,狄青在战场上无疑是一员少见的智勇双全的将领,但是在官场上却非常低能——谨小慎微不出错并不是保住官位的良法,越是高位越想着如何退下来再上去才是真的。父亲曾说过官场是一个很奇怪的地方,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父亲前世所生活的时代,官员的官位如果没有极为特殊的情况都是只进不退,大不了保持官阶从一个权力大的官职平调到一个没有油水的地方。
王景范的父亲曾经对《全宋词》下过很深的功夫,当然不是诗词而是上面的人物小传,其中一个收获便是在大宋的官场上随时都要想好退路,甚至晋升到高位之时还要抓住一些机会在恰当的时刻退下来为下一次复起做准备。眼下狄青所要面临的问题多少与之类似,不过狄青是武人出身,要换了韩琦或是文彦博倒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成为曹彬,更何况狄青又比不了曹彬!
“文彦博这会该为自己体面的退下去寻找机会了吧?!”王景范看着狄青回到书房的背影若有所思的想到。文彦博得罪内侍这件事无论从坊间还是当事人,王景范都了解的很清楚,如果狄青不辞枢密使一职或可在范镇、刘敞、欧阳修等人的不断弹劾下将矛盾的转移,但显然狄青自己递交了辞呈使得文彦博失去了这个机会。
“见复,在下有个不情之请。”狄惠见父亲将王景范送出书房后便朝这边走过来。
王景范笑着说道:“鸿江兄,只要在下能够做到,但说无妨。”
“见复高才,那日在下和五郎从旁听讲获益良多,听得萌甫曾言每日见复都要为其授讲一个时辰,在下与五郎思之也想与萌甫一同听讲,不知见复……”狄惠多少有些不好意思,虽是达者为师,父亲也有让自己跟在王景范身旁多学些东西的意思,不过他总是对王景范心存敬畏敬而远之,只是总这么下去也不是一回事,自己既然要弃武从文又找不到好老师,放着王景范不用实在是太可惜了。
“这算什么?谈不上什么授课,大家一起不过切磋学问而已,只是在下与萌甫之间也是随兴所至,鸿江兄到时莫要笑话……”王景范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在看到狄惠手中反提着一把长剑笑着问道:“鸿江兄莫非现在还学剑么?”
狄惠将手中宝剑一横双手捧住有些无奈的说道:“在下虽然弃武从文,但父兄皆通武艺,在下岂会不通武艺?只是练得没有诸位兄长那么勤快罢了……”
王景范无言的点点头,对于狄惠这种尴尬的局面他也深感同情,狄惠读书不过一般,而从身量上来看却是个习武从军的好材料,若是悉心培养可是一个不错的儒将。不过狄青算是吃够了武人的亏,狄谅、狄谘和狄咏都是武人出身,到了狄惠这里说什么也不会让他再走父兄的老路,读书去谋出身,之后五郎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