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白沙蔡氏
�抱怨——一座五千贯的宅院每月租金就要超过七十贯,这当然是宰相的排场,不过问题是朝廷官员中就算宰相执政能够在京师有自己房屋的也只是少数,更不用说底下的官员了,他们每月的房租就占了官俸的三分之一还要多。

  好在朝廷不会亏待官员,没有房子的小官朝廷每月都有补贴,否则他们还真很难在京师生活,连官员都如此,更何况是百姓了。京师开封有房的百姓是幸福的,光是靠收取房租就足以过上不错的生活,不说日常往来开封的商旅,就是眼前这朝廷的抡才大典就是一笔不小的外财,当然这样幸福的百姓相对于百多万人口的京师而言还是少之又少。

  “先生既然想要建一所闻名天下的书院,就必须先要有好的先生,这多余的房舍给那些类似苏轼这样的外地赴考举子,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好办法……”俞樾笑着说道。

  于文传也笑着说道:“原来先生让宋端去找个地势比较高的地方选作校址,原来是因为害怕水灌京师……”

  “家父一直想要建这样一所书院,只是自从身患腿疾之后便再也未曾出过渭州,在渭州兴学也会受到限制,我思前想后建成家父所说的那样的书院,只有在这人文荟萃的京师开封才有可能。家父遗愿我自是要慎重对待,就如这书院选址和地盘要占多大,这都是要悉心思量的。我要建的不是几年的书院,只要是我王家子孙必然要为这所书院倾注所有!”王景范站在土丘上目视前方坚定的说道。

  于文传和俞樾相视一眼后抱拳躬身说道:“弟子愿为先生尽绵薄之力!”

  王景范转身双手轻抚两人的肩膀说道:“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办一所好书院一所名传天下的书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何想不到的事情都会发生,以后还需要你们多费心了!”

  对于书院这种读书人集中的地方,绝大多数的人只是看到了光鲜的一面,但是王景范的父亲却深深的警惕其中所蕴藏的风险。“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这句话无论是正读反思都有无穷奥妙,用到书院上就是宽严的问题,王景范的父亲只是给他留下了一个美好的画卷,但作为真正的作画人可就没这么轻松了。正是因为意识到这些问题,王景范才不会这么乐观,从一开始便小心谨慎的规划一切。

  “既然先生打算将多余的房舍用来招揽才士,那这些多余的房舍还是要做些改动,里面添置的家具和每间房舍安排的人数还是要变动,甚至还有冬季时节取暖用的泥炭等,这些都要早做打算。”于文传说道。

  王景范点点头:“房舍都已经建起来了,那就不在乎多添些钱物让这里生活更舒适一些。不仅要购买日常所需家具,还要专门辟出几间大的房舍,购买士子最常用的书籍建立图书馆已供士子借阅,仓库中要多备笔墨纸砚等物。毕竟这里外出行走颇为不便,这通往外界的路也要尽快修建……”

  “先生,如此一来这开销……”

  王景范摆摆手笑着说道:“谁让我没有如欧阳大人那样的名望?若办一所平常书院也就罢了,这所书院一定要成为大宋最好的书院,甚至还要超越国子监,没有好的老师怎么能够办得成?现在多栽梧桐树,他日自有凤凰在此栖息。现在多投入一些,如果能够趁这次大考吸引一些名望之士,那对于书院而言就值了!”

  王景范对于书院的期望过高,这让于文传和俞樾心中多少都有些不安,不过现在手头上钱物比较富裕,如王景范这样设计书院也是足够花销的。诚然建一所书院并不是很难,但是若要与国子监比肩那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那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但是眼前抓住机会笼络前来应考的举子对于书院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