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小狐狸一下
是一个暧昧不清,基本上是个上得了台面的政治领袖,就有自己坚定的利益立场,随时要为自己所代表的阶层说话,因此他们的表情基本上都是爱憎分明,非常模式化的。

  但是到了国内,最忌讳的就是不稳重了,什么是领导?

  领导就是能够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屁股着了火依然能够稳稳地坐在那里,这才叫领导。

  因此想要从他们的表情上看出点儿门道儿来,那真是难如登天。

  学界讨论大部委制改革已有一段时间,但是大部委改革并非始于今曰,如今最主要的呼声,说白了就是国务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

  掐指算,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大的机构精简至少有四次,其间部委合并也屡见不鲜。此次中央高层决定再对政斧机构动刀,原因是政斧部门的职能重叠、机构臃肿问题至今未解决好。积重难返,若不将相近部门合并,釜底抽薪,不仅政斧瘦身难,而且由于政出多门,相互掣肘,决策效率则无从提高。从这方面看,推行大部委制有必要,并非多此一举。

  综观天下,由于国情有别,各国政斧机构设置虽无划一模式,但有一点可肯定,市场经济国家施行的都是“小政斧、大社会”。

  美国目前的部级机构,仅有十五个,英国十八个、加拿大十九个、澳大利亚十六个、法国十八个、德国十四个、西班牙十五个、曰本十二个、韩国十八个、新加坡十五个。而当下我们国务院下属的部委就有二十八个,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杂七杂八地加起来快有一百个了,这样的结构要说不臃肿的话,那就没有更臃肿的架构了。

  大家谈一谈这事儿,都坚定地认为,改革势在必行。

  但是说到怎么改的时候,就莫衷一是,各有各的坚持。

  “这件事情,也应该问一问体制之外的朋友们,小范总也说两句?”一号首长问道。

  此时已经当选为总书记的新领导人也表示,一定要让范无病说点儿意见,否则难得逮住他一回,不能把这机会给浪费掉了。

  范无病骑虎难下,说不说都不太好,毕竟他很清楚,推行大部委制最大的困难,恐怕是官员分流。据说,仅组建一个大交通部,就得去掉十个副部级官员的位置,那么需要去掉的局、处以下的官员位置呢?怕是数以千计吧。

  不要说让这些人辞官回家,就是降级安排,人家也未必会乐意。不是吗?当初国家体委改体育局,降为副部级,可不久又改为体育总局、恢复正部级,这是为了什么?具体背景虽然并不是很清楚,但是将心比心,谁愿意自己官越做越小呢?

  要是让范亨不当常务副总理,去做国务委员,相信范无病自己也会跳出来反对,并且付诸于行动的,这就是关乎个人利益了。

  推行大部委制,另一困难是功能整合。

  以大交通部为例,据说思路是要把民航总局、交通部、铁道部合并。当然,合并机构不难,只要国务院点头,艹作易如反掌。可要知道,机构合并是一回事;功能整合却是另一回事。

  最近几年,国内大学合并一阵风,结果如何呢?据说现在有的大学正副校长达二十人之多,人多嘴杂,大小事情都议而难决。大学尚如此,何况是有职有权的部委官员?

  退一步讲,即便政斧的官员高风亮节,能以大局为重,功能整合也非易事。想得到的困难首先在体制,民航总局和交通部的企业,现已归属国资委,而铁道部既是政斧机构又拥有数千亿资产,体制不同,怎可简单拼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