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采访
们的材料技术和发动机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所以这方面只会越做越好,大飞机成功之后也将会成为世界上最为舒适和安全的机型之一。”

  “非常感谢您的配合,最后我还想要问一个很迷惑的问题,大飞机起落架也有特殊姓吗?”蓝蓝一边儿对总工程师表示了感谢,一边儿好奇地问道。

  “嗯,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当大型客机的起飞着陆重量增加的时候,需要增加机轮的数量,以分散飞机对跑道的压力,使大型飞机不必要求特别厚重坚实的跑道也可以起降。”总工程师解释道,“人们熟悉的小型飞机上,往往在每支起落架支柱下面安装-只机轮。载客稍多的客机,将机轮数量增加-倍,在主起落架支柱下安装双轮。当飞机的起飞总重到达百吨以上时,机轮的数量需要进-步加倍。在构造上,则是在起落架支柱下安装-个车架,而在车架上装上四只机轮。”

  关于这一点,总工程师也请大家参观了样机的模型,又做了一些解释,比如说像波音747和空客a380这样的巨型客机上,不仅需要增加机轮来分散地面压力,还需要增加缓冲器的支柱来吸收机体着陆时的撞击能量。这时采用的办法是增加主起落架的支柱数量,不仅在机翼下表面安装-对主起落架,并且在机身腹部增加-对起落架支柱,而在机翼起落架和机腹起落架的缓冲支柱下方,都用车架安装了多个机轮。

  车架式起落架也是大型客机-种重要的基本设计型式,同样国内在八十年代试飞的运十上,就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车架式起落架设计。

  运十在试飞中已经通过了从零海拨的上海机场到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机场藏省贡嘎机场以及北国和南疆不同条件下的机场实际起降的各种考验。

  在后来的国际交往中,国内还承担过对国外的机型进行改装四轮起落架的设计任务,成果得到外国飞机制造商们的赞许。因此,大型客机的车架式起落架,对国内航空设计事业是-门已经掌握的技术,-个已经攻占的阵地。

  “刚才您讲了我国给国外改装过起落架的故事。给哪个国家?美国吗?什么时候,能详谈-下吗?”蓝蓝发现这个话题应该是比较关键的,于是又提了一个问题。

  总工程师自然不会吝啬多说两句,以振奋一下军心,于是就解释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在总装美国的md-82客机的时候,由于该机的主落架采用双轮,对地面的压力超过我国有些机场跑道的承受力,所以民航总局正式要求将美国md-82客机改用四轮起落架,也就是说要在起落架的支柱下端安装车架式起落架。该项目由我国与美国合作,以中方为主。中方完成设计后,得到美方的赞许。但该项改装工程由于民航总局撤销改装要求而未在飞机上实施。尽管如此,我国对车架式起落架的设计,已经得到了美国有关设计部门的认可。”

  听了总工程师的这话之后,范无病不由得冷笑了一声,“民航总局,嘿。”

  由于民航总局当时在运十项目下马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不光彩作用,范无病现在可是对于他们怨念很大的,而且范无病也认为一脉相承这种话应该是很有道理的,因此他毫不怀疑现在的民航总局里面依然存在非常严重的官僚主义和[***]作风,毕竟每年的大飞机采购案放在那里看得清清楚楚。

  更加让人眼红的,就是机场和地面建设上,由于没有一个很严格的监管机制,基本上是他们说需要花多少钱就要花多少钱,这里面的油水更是大得离谱儿,一个民航总局虽然不显山不露水,但是其中的漏洞确实大得惊人。

  范无病曾经想到过要借势动一动民航总局这块儿肥肉的,可惜的是现在老爸仍然处于立足未稳的情形,如果这一次连任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