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疯狂的MBO
,而且很会体恤人心。

  此人读书不多,却天生懂得“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道理。

  有一年,郑俊怀发奖金让他购买一辆高档轿车,他一转身就把这笔钱分拆成几辆低档车分给了部下。

  由于他分管伊利的市场营销与广告宣传,因此在媒体上表现得十分活跃,外界一度只知老牛不识郑。

  一九九八年,郑俊怀和牛根生的关系急速恶化,牛根生突然被免职,理由是没有理由。

  第二年,牛根生就带着几个旧部筹集了一千万元资金创办蒙牛,他后来回忆说,当时在呼和浩特的一个居民区里租了一间小平房作为办公室,一共只有五十多平方米,月租金二百多。

  蒙牛成立的时候,没有奶源,没有厂房,没有市场,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在全国乳制品企业中的排名是第一千一百多位。但是,牛根生有的是多年来在市场经营中积累下来的人脉和经验。

  当时,国内牛奶包装主要采用“利乐砖”和“巴氏奶”,全球最大的软包装供应商利乐公司在中国推广“利乐枕”,并愿意免费向牛奶工厂提供生产设备,伊利等大企业都不愿冒险,唯有没钱买生产线的牛根生敢于一试,不料想竟大获成功。

  到去年的年底,蒙牛销售收入已突破七亿元,成为国内第四大乳制品企业。

  今年,几乎跟郑俊怀搞曲线mbo的同一时间,牛根生也进行了股权上的创新。

  六月份,摩根士丹利、鼎晖投资、英联投资三家国际机构宣布投资六千万美元入股蒙牛。三家投资商在投资的同时,还提出一个苛刻的对赌协议:未来三年,如果蒙牛每年每股盈利复合增长率低于百分之五十,以牛根生为首的管理层要向三家外资股东赔上七千八百三十万股股票,或者以等值现金代价支付;如果管理层可以完成上述指标,三家外资股东会将七千八百万股股票赠予牛根生团队。

  牛根生此时对于这笔钱非常渴望,再度冒险签字,接受了这个赌约。

  关于伊利和蒙牛的股权改革,虽然说众议沸腾,但是其中的内幕大家并不大了解,但是通过表面上的一些行为来看,显然牛根生的做法显得更加高明一些。

  实际上,蒙牛的这种对赌做法,应该就是属于股权激励范畴之内的,只要你管理层有本事,投资方就愿意下大本钱奖励你,让你也成为股东,假如你没有这个本事,那么你就卷铺盖走人吧,只要我有钱,管理层哪里雇佣不到?

  而伊利的做法显然就很有问题,偷偷摸摸地通过一些灰色的手段来达到管理层持股的手法,本身就是站不住脚的。

  其实之后的事实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郑俊怀和牛根生两人的命运在此处走上了不同方向。

  两年之后,郑俊怀被举报侵吞国有资产,曲线mbo的做法原本就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郑俊怀有口难辩。在法庭之上,郑俊怀称,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管理层持股的来源问题,至今不明白他的行为已经犯法。

  最终,郑俊怀以挪用公款罪被判有期徒刑六年。

  而牛根生则成了一个幸运儿,他跟他的管理层赌赢了。

  就在郑俊怀被举报的同一个月,蒙牛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共募集资金十三亿多港元,牛根生以一点三五亿美元的身价进入当年度《福布斯》的中国富豪榜。

  当然,这个时候还没有人能够看到这一点,即使是看到了问题的人,也都隐忍不发,因为在大规模改制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