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风乍起
��的飞龙保健品公司,它不像太阳神那样讲究营销技巧和品牌形象,而是一味地以广告轰炸为唯一手段,广告不投则已,一投便是整版套红,并且连续数曰,同时跟进电视、电台广告,密集度之高,前所未有。

  这种毫无投放技巧和艺术效果可言的广告轰炸,能够营造出一个让人窒息的炙热氛围,在感姓的市场上居然非常奏效,就跟史玉柱的巨人广告以及后来的脑白金广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沈阳飞龙坚持广告—市场—效益的营销循环战略,从一九九一年起,到一九九四年,广告投入从一百万增加到了一亿元,而年利润也由四百万增加到了两亿元,俨然成为全国保健品产业的龙头老大,发展速度居全国医药行业之首。

  飞龙的成功,在中国企业界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很多在中国市场上经略多年的外资品牌和港台营销高手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但是有些明眼人就看出了其中的门道儿,并且创造出新的广告战法,其中做得最好的无疑就是三株口服液。

  三株的老板是父子两个人,他们学习飞龙的经验,以地毯式的广告轰炸为打开市场的主要手段。当时,电视广告还不是非常发达,每天早间以及晚间十点之后的广告价格非常便宜,而且很少有商家愿意投放。

  三株在各地电视台大量收购这些非黄金时间,用以播出长达十分钟、拍得并不精美却充满了语言诱惑的三株系列形象片,其中最突出的口号就是三株要争当中国第一纳税人和振兴民族工业,尤其是前面那个口号很是响亮而吸引人,看到的人都以为这是一家多么庞大的公司,其实它只有三十万元的注册资本。

  在广告宣传上,三株创造姓地走出一条让专家说话,请患者见证的道路,首创了专家义诊的营销模式。在中心城市,每到周末,他们就会聘用一些医院的医生走上街头开展义诊活动,其主旨则是推销三株口服液。到后期,更把这股义诊风刮到乡镇、农村,而就诊后的结果往往是,全村老少都有肠胃疾病,而治疗的唯一方法,就是掏钱买三株口服液喝。

  虽然这些手段实在是令人不齿,但是效果却出奇的好,范无病粗略地估算了一下,照这个发展势头,卖保健品的三株口服液,明年的销量就可以冲到二十亿去,基本上跟自己的健力宝销售额差不多了,真是相当的惊人啊!

  在亲身体验了这个时代的广告热潮之后,范无病就觉得后来的那些电视购物或者医药广告之类的东西,实在是面目可憎没有什么创造力了,难怪他们只能卖一些假药来骗点儿小钱花,实在是没有创新就不能够出人头地啊!

  总体而言,这个时期的广告,基本上都是在骗钱,而且效果很好,保健品市场的兴起,从本质上来看,却是有原因的。

  由于国家正在对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公费医疗是在取消之中了,大家对于以后的前景都感到没有底儿,因此怎么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尽量不得病不花钱,就是考虑得最多的一件事情。

  毕竟穿衣吃饭所花的钱都是有数的,可是看病花钱就难以承受了,所以保健品市场的火爆也就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了,赶上了这一波行情的企业,基本上都赚得一塌糊涂。

  范无病的投资顾问们,也对他建议过,介入国内的保健品市场,不过范无病总觉得与其跟别人抢那份儿并不算怎么大的蛋糕,还不如继续发展自己现有的一些项目。毕竟自己的这些项目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别人是抢不走的,赚钱的地方很多,自己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面对铺天盖地的虚假广告,已经炒得过火的保健品市场早晚会出事儿,而一旦消费者对这个广告效应起了反感,各种泥沙俱下的保健品企业迟早都会陷入危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