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靖海远征
��后,大明帝国最浩大的一次渡海作战。

  这也是金士麒第一次担任一场战争的主将。

  从8月下旬开始,三里营和驯象营的大部队就从浔州陆续出发了。只有高级军官曾经轮流回藏宝港探亲、修养、续香火,所有百总以下的兵士们都没有离开浔州,就直接投入下一场战争。幸亏有银子和土地的激励,幸亏有金士麒的“不败传说”,幸亏有浔州战争的余热,军队的士气还算高昂。

  他们在查应才的率领下走过浔州和梧州的近千里官路,历时30天抵达广东雷州,很多人是生平第一次见到了大海。他们修整几日后就登上丁老西派来的船队,沿着广东沿海向东航行,预计于10月上旬抵达广东最东端的潮州府惠来县。那里有一处海防基地,驻有“广东靖海守御千户所”部队。

  靖海所毗邻福建海域,历来是粤东地区海防要塞。那里有一处尚未淤积的港口,还有炮台护卫,附近的驿道也还都畅通。在天启七年百般荒废的今天,这些真是弥足珍贵。

  金士麒此次出巡海疆,两广总督就指定靖海所作为他的“前方大本营”。自从圣旨降临后,广东各地的粮草补给也徐徐运抵了靖海所。金士麒走水路,也预计于10月上旬抵达那里。之后再率兵横渡海峡,进抵澎湖和台湾。

  ……

  金士麒领着几十条大船从藏宝港码头出发了,船体都沉沉地压在水里。那上面载满了武器弹药,都是藏宝港兵工产业这几个月加班赶造的硕果。

  西班牙人许诺的12万两军费,已经纷纷化作各种各样的资源——湖广的硝石、广东的熟铁、贵州的硫磺、柳州的木材、迁江本地的煤炭,它们在藏宝港的工业机器的隆隆运转中统统变成军火——数百计的杆雷,数千支火箭弹,上万颗榴弹,还有无数威严的东西。

  截至目前为止,金士麒所规划的“第一阶段”军工发明都已经实现。再经过浔州一役。这所有的军工技术在战火中得到了历练,都已经定型了。在即将迎来的海洋战场上。唯一的“新技术”就是神奇小子李淳的“李氏存火惯性触发引信”。一个很简单的惯性构造,就实现了低速弹体的触发引爆效果。

  这套技术经金士麒在战区试验后,连夜就送往藏宝港进行生产化设计和实验。在最后2个月里生产了上万颗引信,安装在所有的火箭弹和榴弹上。

  有了触发式引信,金士麒对海战便有了信心。他虽然缺少凌厉的直射炮,但触发式引信配合着8斤和16斤重的战斗部,足以与海上敌人一搏。

  此外,在金士麒的船队中又出现了一批新的角色。那就是半年前他向小瑶许诺过的,那种“比天野级快一倍、5天就能到广州”的三体快船。

  那也是金士麒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制海作战的杀手锏。

  经过藏宝港造船场“大干苦干拼命干”三个月之后,第一批4艘快船下水试航成功,它们被命名为“飞鱼级”,这名字的灵感来自于那件御赐的飞鱼服。

  “飞鱼级快船”是一种造型极前卫的双桅杆三体船,颇有400年后的“独立号”濒海战斗舰的风范。

  它的中央船体长8丈宽1丈。两侧的副船体长5丈宽1/2丈。三只船体之间用13组复合毛竹横杆固定连接,上面再铺设了整体式甲板。它的每个船体都狭长,因此阻力小航速快。但三只船体横跨距离达3丈,整体甲板宽度达3丈半,比武腾号还宽阔,因此在大海上航行平稳。摇晃幅度很小。

  飞鱼级的甲板上装备了6台“三号武器平台”,可以安装胖仔火箭弹和8斤曲射炮,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