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贵人南来
p; “不是报冤屈。他们还冤个甚么!”商周祚冷冷一笑,“他们是来告罪求饶的!”

  “呼!”金士麒长出一口气,“那可替我省了很多功夫。”他把那张小纸条递交上去。“还有五个没来……大人你只要一声令下,我就收了他们。”

  “嗯……不必,我先敲打他们一番,让他们自己跪下来。”商周祚紧紧攥着那张纸条,“他们挺不了多久。最终定在王府与我督府之间做出抉择!”

  金士麒便不再接话。他心里清楚得很,商周祚不想明令查办这些官吏,只是想“收伏”他们。官做到这个级别,所谓银粮贪腐受贿等等的肮脏龌龊。就统统不是罪行问题,而是派系斗争的工具。商周祚根本不想跟这些基层官员斗气,他的目标是降伏靖江王室。

  这些官员,只要听话,就是好官。

  商周祚忽然站起身来,走到金士麒身边低声说:“明日,你那‘贵人’就来了。但我听说城里有些针对你传闻?”

  金士麒淡然一笑,“不止是传闻。他们现在正暗中操作,想要给我造些麻烦。不过大人放心,我能应付!”

  ……

  接下来的几日,商周祚在官场斗争中节节获胜。浔州府、桂平县甚至广西布政司的官吏们就像是一条藤上的葫芦兄弟,一个接一个地跑到总督面前诉衷肠、发毒誓,从此与总督大人一条心。

  商周祚也装作心慈手软,一再安抚他们,没有逼他们狗跳墙。

  商周祚唯一的要求就是那20万的盈余军粮,要求迅速运抵浔州西部的占领区。那些战败投降的山民都等着吃饭呢,若再耽搁些时日又要造反了。但事情进展并不顺利,因为早先与官家签了协议的两家粮商是靖江王府的后台,靖江王世子朱亨嘉竟亲自找到总督府中来,百般纠缠阻止这一变动。

  归根结底,总督再大也管不到王府,这小王爷不用给商周祚面子。

  ……

  天启七年,八月初一日,金士麒所说的“贵人”抵达了浔州。

  此人乃是金士麒的老熟人、商业老伙伴,钦差大太监刘应坤。

  一年多前,金士麒龙武兄弟们从“铁岭卫”迁往南丹卫,就是花了银子请这位刘公公一手操办的。之后刘公公就荣升为山海关监军。这职务虽收入肥厚,但与战区一墙之隔,真叫人提心吊胆睡不踏实啊。

  今年五月,建奴又来攻袭。关辽军在巡抚袁崇焕的率领下苦战数场。终于守住了宁远、锦州不破。这场大战被称为“宁锦大捷”,乃是大明朝在辽东数年间前所未有的大胜仗。战后所有有关的、无关的文官武将太监闲杂人等都受升赏。

  但可笑的是,大明星袁崇焕只升了一级,然后就被勒令回家养病去了。而魏忠贤和他的子孙喽罗们却以“运筹帷幄”或者“后勤工作”或者“摇旗呐喊”之类的功名,都是连升数级。其中魏忠贤的侄子晋升公爵,他尚未断奶的侄孙子被封了伯爵。

  刘应坤是山海关监军,当然更是理直气壮地升官——被授命南京皇宫掌印大太监。监军事,镇守留都。

  刘应坤经过多年奋斗,已步入太监行业的顶级序列。

  在授任之余,天启皇帝还额外派了一个任务给他:去一趟广西,宣布一道圣令。

  广西的路途遥远艰辛,刘应坤暗自叫了一声苦。便磨磨蹭蹭地上路了。从北京到南京,盘桓数日收几车金银,然后一路驿站车马到广州,休息数日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