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
“太婆,外公和大姐婆家确实要送一些,我师父那里就算了,那么远不方便,陈首长和原爷爷那边……人家多的是机会吃这个年糕,那么远的寄过去,太不方便了……”

  太奶奶说:“你懂什么?这是我们自己的的年糕,代表的是一片心意。他们虽然时刻都能买到这些年糕,但心意买不到。远虽然远了点,但能寄,我们就给寄一些回去。”

  苏芝倒不是说舍不得这些年糕,是真的觉得这么寄过去很麻烦的。现在大过年的,邮局寄包囊又不,这么寄过去少则一周多则可能要半个月,半个月下来,年糕都硬得不好吃了。

  “太婆,等我回学校的时候,送一些过去陈首长家吧,正好路过,这样寄了确实麻烦的。”至于师父和原爷爷那里,她再另外想办法。

  太奶奶知道她说的有道理,邮局的包囊确实很慢,有时候十天半个月都未必能够寄到,说不定就发霉了,这容易丢脸。

  想想,还是算了,但是送给他们的年糕得另外拿出来,以后想办法,是不是需要亲自送过去一下,这都是有些儿难题。

  其实这个时候,苏芝更加地想念前世的那些递,三天基本上的地区都能够到了。甚至的,本省内也就第二天就到了,有些三角地区,也是第二天最多隔天到。这样的日子,才是便捷的日子,想送什么东西都很方便。

  随着改革开放,那些递业应该也要开始发展了吧?苏芝在心里想着。

  “其实想要把这些东西速地送到客户的手里,也不是不可以。”东升踩着步子走了进来。

  苏芝眼睛一亮:“大哥,你是想到什么了吗?”

  “我没有想到什么,其实就是可以组成一支小队,可以把集到某个地方的东西,然后统一发过去,有专门的车发送。”东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苏芝的眼睛更亮了,这不就是最早期的递吗?没想到她的大哥,竟然还有这生意头脑,如果他去下海经商,肯定能成为一方富户。

  “确实有这个想法,但也只是初步的想法,还没有具体的计划。我们有这样的烦恼,别的人家肯定也有这方面的烦恼,这可是一个很好的经营方式,我决定由政府部门出面,组成这么一支小队,专门替百姓解决这一难题。至于费用,可以比邮局的包囊费再便宜一些。我们不是旨在赚钱的,而是为了帮忙百姓,而且又能解决知青的就业问题,我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东升将自己的想法全部说了出来。

  苏芝越听越觉得可行,“大哥,你这个办法简直太妙了,这样也就没有人再说你们搞私有经济了,即能解决知青问题,又能解决财政问题,更能够解决百姓的递问题,多好的一个方案啊。”

  东升说:“你刚才说……递?”

  “速递送,不就是递吗?”苏芝装傻。

  东升却觉得这个名字非常的好:“那我就用这个名字,咱是平安县,那就叫平安递。”他连递的名字都取好了。

  苏芝乐了,她还以为大哥会把递叫东升递,不过想想也不可能。这个递应该是集体经济,那么只能用县出面,叫平安递最贴切。

  “我年后就去组织,到时候就由我们家的包囊作为运用点,先测试一下。”东升琢磨着说。

  苏芝说:“大哥,你要成立这么一个递行业,顾客的**一定要保护好,就好像古代的镖局一样。其实这个行业,也有点儿像古代的镖局呢。”

  东升这一听,还真是,有点儿类似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