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人口竞争
��的上游企业还是华资企业,下游的商贸商铺同样是华资、华人为主,这和开在中国又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不过是税收交给南洋国家而已。

  就以印尼为例,在荷兰被德国占领之后,印尼组织的临时政斧即刻宣告同荷兰解脱殖民托管关系,正式在亚盟的支持下读力,而这个临时政斧的绝大多数的组诚仁员都是华人。

  所以说,帝国现在推行的这种移民国策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在未来十年能够继续向东南亚地区推进2000万左右的移民,并且继续支持这些移民在当地立足,占据地方的上游资源和社会阶层,十年后,帝国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就将再也无法被推翻。

  这个时期推行这样的政策确实是非常有利的,即便是对国内来说,这个政策的弊端也非常少,因为现在受制于医疗条件的限制,人口的平均寿命并不是很高,所以老龄化的问题并不严重。

  如果以7%的标准来限定的话,帝国目前超过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3%,但50至60岁这一批接近5%,而目前人口占比最大的是1911年至1921年出生的这一批,也就是20岁至30岁的这一批帝国婴儿潮,因为是从帝国神武元年开始计算,也被称作元年婴儿潮。

  建国之后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带动了一大批的人口新增,从三五计划开始,帝国开始有意识的控制人口生育问题,出生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人口基数的扩大,新增人口并没有相对减少太多。

  目前在东南亚地区,20岁-30岁的华人人口也是最多的,所占海外华人的比率最高。

  预计到1952年左右,帝国本土人口将会在元年婴儿潮的推动下增加至5亿规模,海外华人总数则可能达到1.75亿。预计到1980年,帝国本土人口将会逐步增长至7亿,而海外华人则将增加至3.5亿,在此之后,帝国本土人口将呈现平稳局面,海外华人的数量则可能长期姓增加,并有可能在2010年超过本土人口总量。

  帝国现在的领土疆域很大,国家资源储备也很强,容纳10亿到15亿人口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中央社会科学院和中央政策研究局做的一个人口研究报告认为,以帝国目前的疆域和国家地理情况,8-10亿人口是最为合理的,将最高峰值的指标控制在7.5亿,那会留下一个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

  从这个情况来说,帝国现在不推进移民政策也没有问题,毕竟现在的疆域确实是很辽阔,但如果再等几十年,随着东南亚地区的现代民族主义思想逐步发展,帝国再想继续大规模推动移民就很困难,随着帝国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越向后,国民向外移民的动力就越少。

  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长久考虑,那就是国内大约有7亿华人,国外的数量大致相当,全球有接近15亿华人,有一半的人是利用海外的空间成长,只不过是挤压了其他民族的发展空间,而这一部分人中的很多优秀的人才还可以回流到国内发展。

  现在就已经有这样的趋势,泰国、印尼的很多华人的第二代,他们小时候是在海外成长,接受当地的华人学校的教育,大学和研究生就跑回国内来读,大约有1/2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就会继续留在国内。

  目前在海外发展也是比较容易的,不像国内这么激烈,很多在海外迅速发展壮大的那些大华商财团,比如说垄断了印尼经济的印尼四大华商家族,他们这些年也同样都纷纷返回本土加强投资规模。

  很多华商都是这样,这就产生了一种很特殊的华商垄断问题,你像印尼、泰国这样的市场,外国公司真的很难介入,马来亚和缅甸是英国殖民地,越南是法国殖民地,菲律宾是美国殖民地,其实呢,这四个地区的经济都在华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