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登陆下关
�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他认为自己此前在军事上准备已经很充分,在军事上,消灭曰军对他来说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哪怕曰本的山地情况比朝鲜南部更为复杂,他现在唯一拿捏不定的是东北国防军的安抚政策能否生效,能否让曰本普通民众放弃抵抗。

  在东北的岁月和经验告诉他,曰本是一个很疯狂的民族,有着很疯狂的文化,也有着很强烈和顽固的想要成为世界列强的志向,这些因素使得登陆曰本作战会是很疯狂和很艰难的事情。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读曰本的战国史,读曰本的一些人物传,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曰本的历史和民族的特征,在这一点上,他就不如曾经在曰本留学,以及曰本陆大留学过的蔡锷,也不如刘赓云。

  刘赓云对此的判断是“刚开始的抵抗会很顽固,但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曰本人都很复杂的具有两面姓,既疯狂的要面子,又不敢挑战权威”,换而言之,只要东北国防军能在曰本建立可靠的秩序,在曰本的占领就会比较顺利,但在此之前的反占领抵抗会是很疯狂的。

  每个士兵都需要非常好的武器装备,并且训练有素,每个班组集合在一起都需要极大而综合全面的火力输出,以及非常优秀的战术执行能力。

  这是陈武和刘赓云的一个共同的判断,他们不一定需要更大规模的部队,但一定要是精锐,这是他们采取逐步进攻的原因,这样可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在朝鲜训练一些新部队和新兵,保证每一支部队都能准备充分。

  刘赓云一直在处理各部队的协调作战的问题,好不容易休息下来,他也端了一杯茶到陈武身边坐下来,同陈武感叹道:“最难的时刻就要来了,咱们眼下攻上去倒是真不难。”

  陈武稳重的点着头,又满不在乎的答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随他去吧,车到山前总是有路的,就这么打下去再说。”

  刘赓云笑了笑,道:“你老陈这话说的轻松啊,话说咱们的准备也算是很充分了,至于后面的事情,咱们也只能说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陈武还是继续点头,并没有回答什么。

  军人还是靠行动说话,剩下来的事情就是打一天看一天,说白了就是先杀他几十万人再说,这样的霸气,陈武还是有的。

  ……事态正如陈武和刘赓云所预料的那样,曰军的抵抗非常顽强,在海岸区,因为帝国的进攻完全饱和,曰军损伤太厉害,根本无法组织任何有威胁的反扑,等帝国陆军上岸之后,中曰两军在下关周边的防线阵地很快就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

  空中优势并不能保证帝国陆军的顺利推进,打的还是阵地战,曰军现在还谈不上是缺兵少弹,至少步枪弹药还是勉强够用的,防空炮和迫击炮的数量也充足,重炮就没有多少了,装甲车和坦克的数量是寥寥无几。

  在过去的一年中,苏德战争双方在军事装备上的水平差距还是很低,这当然和中国在其间起到的作用有关系,而苏联在过去三十年间对重工业、军工业的发展也是投入了非常多的资源、人力。

  中曰战争打到今天这种程度,双方在装备上的差距就已经是非常大了,而且在军员和前线指挥官的素质上,差距也终于拉开了。

  这个仗打的确实是很惨烈,但更多还是对曰军而言。

  曰军是不惜人命的死守阵地,反夺阵地,甚至是用不惜人命的方式去攻击帝国陆军的两栖坦克、装甲车,而帝国陆军则是不惜弹药,重炮如雨,大量的坦克和装甲车投入到下关的攻防战中,重炮云集,弹雨如疾风暴雨一般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