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开城战役
仁川空战结束后不久的这天中午,宋彪就从中央军部收到了仁川空战的汇总报告,空军参谋总长潘兆勤亲自负责向皇帝禀报和解释战果。
在这长达二十天的空战中,帝国空军被击毁和遭受重创的战机352架,击毁和重创各占一半左右的数据,而曰本陆军航空部队的总损失大约在740架左右,以被击毁占绝对多数。
这样互损率总体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宋彪将全部的战报和总结都看完后,同垂首直立在面前的潘兆勤问道:“仁川空战的数据是否有造假,我前天看到军情报传来的消息,曰本军方和媒体都宣称此次仁川空战,曰军击落我军战机3700架,和我们这份报告的出入是不是太大了?”
潘兆勤当即答道:“我军派入战场的飞机总量尚不超过3千架,曰军从哪里能击落我军3700架战机?我军报告一而再的进行前后确认,基本可以肯定数据最为接近真实情况,曰军下层军官在报告中则将我军的战损扩大了十倍。”
宋彪估计也是这种情况,很多人说共军抗战的数字水分很多,还是相信曰军为佳,那真是扯了,曰军下层军官折腾起数字游戏也是很厉害的,特别是海军,太平洋战争期间,曰本海军下面报上去的击沉美军航母数量基本是美国当时航母总量的两倍,大本营为此也是头疼不已,每一次打完都是大胜,总以为美国海军近乎全灭,可再一战又发现美军还有很多航母。
他让内侍官给潘兆勤送上座椅,等潘兆勤坐下来才问道:“你是我们帝国空军的第一代王牌飞行员,阅历丰富,你来分析仁川空战,估测曰本空军的水平到底如何?”
潘兆勤这批人实际上有资历和能力提升为上将,缺的都是契机而已,三都澳海战之后,海军一口气提升了三位海军上将,仁川空战结束了,潘兆勤也将晋升空军上将,加上此前已经复员的舒方德上将,空军就有了两位上将。
身为中央军部的空军参谋总长,潘兆勤也是仁川空战的总指挥官,期间亲自飞赴平壤空军基地指挥作战。
仁川空战将中曰的战略焦点都吸引到空军领域,对帝国也是一个极好的契机,在这段时间里,帝国东北国防军的总指挥部已经迁至平壤,陆军调入北朝鲜的兵力激增到30万,比曰本的增兵速度要快很多。
增兵这个事情,曰本肯定比中国吃亏,首先东北到朝鲜有丹东、朔州、延边三条铁路通道,从东北、华北、山东到朝鲜都有足够的商船和运兵船,在空军和民航方面,帝国也抽调接近3000架的大中型运输机。
按照现在的运输能力,帝国大约在11月之前就具备在朝鲜发动全面攻势的实力,曰本虽然秘密筹备了很长时间,在部队和物资的调配上却都已经处于劣势。
国力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当然,帝国其实也秘密准备了一段时间,只是不那么明显罢了,有一些工作还不用临时准备,比如说东北的战略物资储备工作,一贯都是坚持下来的,东北的国家粮食储备所囤积的粮食就足够应付整个战争的军粮需求。
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作为前线总指挥官之一的潘兆勤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他在御前坐下来后,也是考虑了一段时间才很认真的同皇帝回答道:“从仁川空战的整个进程和结果来看,曰本战机的水平还是不差的,这一点超乎了我们过去的预估,此外,他们的飞行员素质也是比较高的,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曰本航空工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发动机的制造水平和整机制造的产能,这两点多限制是很致命的。从现在来看,在发动机制造水
在这长达二十天的空战中,帝国空军被击毁和遭受重创的战机352架,击毁和重创各占一半左右的数据,而曰本陆军航空部队的总损失大约在740架左右,以被击毁占绝对多数。
这样互损率总体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宋彪将全部的战报和总结都看完后,同垂首直立在面前的潘兆勤问道:“仁川空战的数据是否有造假,我前天看到军情报传来的消息,曰本军方和媒体都宣称此次仁川空战,曰军击落我军战机3700架,和我们这份报告的出入是不是太大了?”
潘兆勤当即答道:“我军派入战场的飞机总量尚不超过3千架,曰军从哪里能击落我军3700架战机?我军报告一而再的进行前后确认,基本可以肯定数据最为接近真实情况,曰军下层军官在报告中则将我军的战损扩大了十倍。”
宋彪估计也是这种情况,很多人说共军抗战的数字水分很多,还是相信曰军为佳,那真是扯了,曰军下层军官折腾起数字游戏也是很厉害的,特别是海军,太平洋战争期间,曰本海军下面报上去的击沉美军航母数量基本是美国当时航母总量的两倍,大本营为此也是头疼不已,每一次打完都是大胜,总以为美国海军近乎全灭,可再一战又发现美军还有很多航母。
他让内侍官给潘兆勤送上座椅,等潘兆勤坐下来才问道:“你是我们帝国空军的第一代王牌飞行员,阅历丰富,你来分析仁川空战,估测曰本空军的水平到底如何?”
潘兆勤这批人实际上有资历和能力提升为上将,缺的都是契机而已,三都澳海战之后,海军一口气提升了三位海军上将,仁川空战结束了,潘兆勤也将晋升空军上将,加上此前已经复员的舒方德上将,空军就有了两位上将。
身为中央军部的空军参谋总长,潘兆勤也是仁川空战的总指挥官,期间亲自飞赴平壤空军基地指挥作战。
仁川空战将中曰的战略焦点都吸引到空军领域,对帝国也是一个极好的契机,在这段时间里,帝国东北国防军的总指挥部已经迁至平壤,陆军调入北朝鲜的兵力激增到30万,比曰本的增兵速度要快很多。
增兵这个事情,曰本肯定比中国吃亏,首先东北到朝鲜有丹东、朔州、延边三条铁路通道,从东北、华北、山东到朝鲜都有足够的商船和运兵船,在空军和民航方面,帝国也抽调接近3000架的大中型运输机。
按照现在的运输能力,帝国大约在11月之前就具备在朝鲜发动全面攻势的实力,曰本虽然秘密筹备了很长时间,在部队和物资的调配上却都已经处于劣势。
国力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当然,帝国其实也秘密准备了一段时间,只是不那么明显罢了,有一些工作还不用临时准备,比如说东北的战略物资储备工作,一贯都是坚持下来的,东北的国家粮食储备所囤积的粮食就足够应付整个战争的军粮需求。
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作为前线总指挥官之一的潘兆勤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他在御前坐下来后,也是考虑了一段时间才很认真的同皇帝回答道:“从仁川空战的整个进程和结果来看,曰本战机的水平还是不差的,这一点超乎了我们过去的预估,此外,他们的飞行员素质也是比较高的,我们在这两个方面都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曰本航空工业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发动机的制造水平和整机制造的产能,这两点多限制是很致命的。从现在来看,在发动机制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