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彻底乱了
阳扶持相关产业的长期发展。

  因为直升机、飞艇、气球是陆军极少数可被允许拥有的飞行器,而飞艇和气球的限制太大,陆军对于直升机显得更加热衷。

  在机械化的整体进程上,帝国主要还是采取军用卡车、越野车、牵引式火炮等简单而低廉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帝国的陆军规模庞大,但在最为精锐的装甲师和坦克师,步兵战车和自行火炮正在大幅度的全面更换,帝国国防军的轻武器更新也相对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层度,突击步枪m35已经第一次定型,并在四个军区的不同部队小规模服役检验。

  其他一些秘密武器如导弹、火箭炮、火箭筒的研制都已经陆续有了最终的成果,帝国正式列装的中程弹道导弹d-5已是国内第二代导弹,中远程弹道导弹d-10研制计划则在1933年就开始进行预研,为此而特别组建了中央陆军导弹司令部。在d-5中程弹道导弹服役之后,帝国就开始正式的大规模扩大陆军导弹部队的数量,将中程弹道导弹的装备数量增加到1500枚,在核武器研制未成功之前,这一系列的导弹将主要采用高爆弹头和化学弹头,用于在战争时期直接攻击对方国家的本土。

  在导弹领域,帝国的进展速度绝对有点奇葩和神迹姓质,从d-5开始,基于三轴稳定装置和静压气浮陀螺的仿制,帝国就已经将中程弹道导弹的误差缩小到3000米的范围,而且开始小规模的运用集成电路,但是造价也高居不下。在大规模制造和提纯工艺存在差距的情况下,小规模生产和仿制集成电路的成本是非常高昂,只有作为化学中程弹道弹头,这样高价缩小误差才变得有意义。

  帝国在军事开支一贯有这种小步快跑的特征,研究经费高而装备费用相对较低,投入大量的经费开支用于加强各种国防科技和新型武器的研制,服役规模则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通过实际的服役检验不断改进,直到稳定之后才会正式的大规模列装。

  ……这天下午,在皇帝抵达之前,各位国防委员都已经到达中央军部的最高会议室,蔡锷重新恢复上将军衔后,还是第一次参加例会,诸位委员见到蔡锷进来,都陆续起身同他握手,晚辈一级的如卫立煌等人则是无比恭敬的躬身敬礼。

  蒋方震、赵庭柱几人同蔡锷握手之后,都是颇有些感慨,他们这一批将领到今曰还在军中的,也就剩下他们这几个了,蔡锷往昔是一贯很顺利的,顺风顺水,军功卓著,可惜差点在骑兵裁撤问题上摔一跤。

  好在皇帝还是念旧,惩罚了几年又重新恢复了军衔。

  大家其实都明白,蔡锷虽然是恢复了陆军上将军衔,但毕竟没有实际职务和负责的事项,离开陆军也有五年时间了,此时恢复军衔也只能说是最后的荣誉,同蒋雁行一样以陆军上将的军衔正式退役,从前门荣耀满身的离开军部和中国的大视野。

  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大家同蔡锷握手之时都是颇有一番为他送行的意味。

  蒋方震的感慨很多,他和蔡锷一直是莫逆之交,友情深厚,私下里交谈的太多,此刻也就不说什么多余的话了。

  这时,陈嘉佑中将快步走了进来,同诸位国防委员示意皇帝已经到了,大家匆忙起身迎接,随之不久,一身戎装的宋彪就走进了会议室。

  见到蔡锷,宋彪微微颔首示意,也没有多说什么。

  即便在座的诸位将领都是上将、中将,此刻也当同时敬礼,宋彪才则在诸位将领的致敬中走到会议桌的主席位上,坐下来之后将黑色鹿皮手套取下来放在一边,并将本次例会的议程纪要翻开看了一眼,这又和所有人吩咐道:“都坐吧!”

  听到这话,大�